但他周身散出的那种“战决”的气场,却让整个朝堂在不自觉中加快了节奏。
终于,待最后一位大臣退回班列,康熙立刻开口,声音比平时清朗了几分:“众卿可还有本奏?”
殿下一片寂静。“既无本奏,”康熙几乎是立刻接话,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那便……”
退朝二字尚未出口,他的心早已飞向了慈宁宫。
保成该醒了吧?不知乳母照料得可周到?有没有哭闹?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青袍的御史走出队列:“臣有本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康熙瞥了一眼,记得这人姓郭,是个不起眼的七品言官:“讲。”
郭令神色凝重,出列后深深一揖,声音沉痛而恳切:“陛下,臣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皆因拳拳忠君爱国之心,望陛下圣察!”
他抬起头,目光中充满了对皇帝的心疼与对国事的忧虑:“陛下爱重太子,天下皆知。陛下为太子殿下夙兴夜寐、废寝忘食,此乃慈父心肠,臣等闻之,无不感念陛下情深,更欣慰国本得固。”
话锋一转,他的语气变得更加深沉:“然,太子殿下乃江山之重、国朝之望,陛下您更是万民所系之天子!臣近日见陛下圣容憔悴,实在于心难安。
臣非但忧心陛下龙体,更深恐……深恐后世史笔如刀,若因陛下此刻过于舐犊之私情,而稍损您千古明君之圣誉,令太子殿下他日亦蒙受非议,岂非臣等之罪乎?”
索额图闻言,立刻出列,并未直接指责,而是面向康熙,神色恭敬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无奈,温言道:“陛下,郭御史忠心可嘉,然其爱之深、责之切,怕是过于心急了。
太子殿下甫降祥瑞,此乃天佑大清、陛下洪福之兆,朝野上下正沐浴于陛下得嗣之喜中。
陛下圣明烛照,心中自有乾坤经纬,岂会因私废公?郭御史此言,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
明珠随即含笑出列,语气圆融,仿佛在打圆场:“索相所言极是。陛下慈爱太子,乃父性之自然,天伦之乐,亦是教化万民、彰显陛下仁德之典范。
太子乃国本,陛下愈是珍爱,愈显国本之重。臣倒是以为,陛下此刻的舐犊情深,正是一片赤诚父心,与勤政爱民并无妨碍,反而相得益彰。”
郭令面对两人一唱一和的“软钉子”,并未动怒,反而更加肃然,再次向康熙拱手,言辞恳切却不失锋芒:“二位大人爱护太子殿下之心,臣深以为然。
然,正因太子殿下贵不可言,陛下爱之深远,则更需防微杜渐,为太子计万全。
臣非质疑陛下之勤政,实是忧心陛下过劳于宫闱,损及龙体,动摇天下之根本。
臣身为言官,睹君父辛劳,心实难安,故冒死进谏,惟愿陛下善保圣躬,则太子之福,亦是国家之福!”
“郭御史!”索额图声音微沉,面上依旧维持着风度,但话里已带了刺,“您这份‘忧心’,听起来倒像是认定陛下会耽于私情了?
陛下乃千古明君,自有圣裁,何时需要我等臣工来教导如何平衡天伦与国事了?”
朝堂上乱作一团,支持太子的和附议郭令的吵得不可开交。谁都没注意到,龙椅上的康熙已经面沉如铁,眼中杀意凛然。
“够了。”
轻轻两个字,却让喧闹的大殿瞬间鸦雀无声。康熙缓缓起身,明黄色龙袍无风自动,天子威压让所有人都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果然,康熙缓缓站起身,脸上竟浮现出一丝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郭爱卿,方才风大,朕没听清。你再说一遍,弹劾谁?”
郭御史深吸一口气,再次深深一揖,言辞恳切至极,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忧虑:“陛下,臣今日冒死进言,非为弹劾,实为‘五内俱焚,忧心如捣’!
臣睹陛下近日为抚育太子殿下,圣颜清减,竟至废寝忘食,连关乎国运之早朝亦险些延误。臣……臣心痛如绞!”
他抬起头,眼中竟似有泪光闪烁,声音沉痛:“太子殿下乃国之祥瑞,陛下爱如珍宝,此乃人之常情,臣等亦感同身受!
然,正因太子殿下关乎国本,陛下您的安康更是系着天下万民的安危!
《尚书》有云‘一人元良,万邦以贞’,陛下便是这‘一人’!
若因舐犊之私情而稍有损陛下龙体,动摇勤政之根本,致使朝纲紊乱,这……这岂是真正为太子殿下之长远计?”
他重重叩,声泪俱下:“臣今日所言,句句泣血!非是对太子殿下有半分不敬,实是唯恐陛下慈父之心过炽,伤及己身,损及国体!
臣恳请陛下,为天下,为祖宗江山,亦为太子殿下未来计,善保龙体,暂节哀劳!此乃臣等文武百官,乃至天下万民之共愿!”
康熙静静听完,脸上看不出喜怒,只轻轻问了一句,声音不大却带着千斤重压:“郭御史,你这番话,真是字字句句都为朕、为太子、为江山着想啊。”
郭令伏地不敢抬头:“臣一片赤胆忠心,天地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