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九功看着他们这副瞬间“活过来”的样子,心里暗暗摇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无奈笑意。
还是年轻了啊,经历得少。
以为过了殿下这关就万事大吉了?
皇上心里装着的事,可多着呢……
他面上依旧平静,缓缓说道:“皇上那边,有几句话,想问问诸位大人,让咱家来传个话。”
一听是皇上要问话,太医们刚放下的心又提起来一半,但想到殿下已然无恙,想必也不会是什么要命的问题,于是纷纷表态:
“皇上垂询,臣等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梁总管请问,但凡臣等知晓的,绝无隐瞒!”
“可是关于殿下后续调养之事?臣等已在商议方子了!”
众人七嘴八舌,语气虽然恭敬,但明显比刚才放松了许多,甚至带着一种“问题尽管来,只要殿下没事我们啥都不怕”的豁达。
梁九功看着他们这前后反差巨大的反应,嘴角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
他面上不显,只是微微颔,侧身让开道路,做了个“请”的手势,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皇上确实有些疑问,想请诸位大人过去详细回禀。
诸位大人,请随咱家来吧。”
说完,梁九功不再多言,转身在前引路。
太医们互相看了看,虽然心里嘀咕着皇上还有什么要问的,但毕竟最大的危机已过。
此刻心态轻松,也没多想,连忙整理了一下衣冠,怀着一种“答疑解惑”的轻松心情,跟在了梁九功身后,朝着乾清宫的方向走去。
宫道之上,月色清辉洒落,映照着几位太医匆匆而行的身影。
与被初次召见那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的心情截然不同,此刻他们可谓是步履轻快,甚至带着几分“摩拳擦掌”的意味。
“院正大人,您说皇上召见,会问些什么?定是关乎太子殿下日后调养的具体细则吧?”
一位太医边走边低声揣测。
“定然如此!”
另一位太医信心满满地接口,“殿下如今虽已脱险,但元气大伤,这温补之法、用药轻重、饮食禁忌,需得细细斟酌,皇上定然是要亲自过问的。”
“没错,咱们正好将拟定的初步方略向皇上禀明,务必让皇上放心!”
“对对对,殿下脉象虚浮,宜用温和之品,如……”
几位太医你一言我一语,低声交换着意见,将胤礽如今的身体状况、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以及未来数月甚至数年的调养计划。
在脑海中翻来覆去地推敲、完善,自觉已经考虑得万分周全,堪称滴水不漏。
每个人都觉得胸有成竹,就等着皇上垂询,好一展所学,展现太医院的专业素养,彻底安一安圣心,说不定还能再得几句嘉奖。
就这样,一行人怀着“专业对口、稳操胜券”的心态,跟着梁九功再次踏入了依旧灯火通明的乾清宫。
康熙并未坐在龙椅上,而是负手立于殿中,眉头微锁,似乎在沉思着什么,听到脚步声才转过身来。
太医们连忙收敛心神,整整齐齐地跪倒在地:“臣等叩见皇上!”
“平身。”
康熙的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
太医们谢恩起身,垂手恭立,准备迎接预料中关于太子病情的详细询问。
院正甚至已经悄悄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始条理清晰地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