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强盗,本是为夺财而来,谁会为了庆国的国计民生着想,再建那昔日繁华的商业街呢?
今日正是晴天,若是雨雪天气,哪里会有这么多人来这被火烧过的荒冷之地摆摊。
在附近的天桥上,有几家摊铺。其中之一,是当初街上的一家大店铺,店主指挥伙计们,在那场火灾的废墟中找出了剩余布匹。
当时该店六月刚被义团烧完,好不容易争取开个张,八月,又经历联军入城之乱,又收了摊。现在联军鼓励商业了,又拿出来摊卖挣些银两。
一切都在恢复中,但一切都没恢复。内乱和外侵的两条鞭子,抽出来的累累伤痕,没有那么容易就能养好的。
这片土地上的国民异常坚韧,遭了内乱、外敌入侵,有了哪怕只一点儿生存的空间,就还能把不甜的日子过得下去。
街上摊贩在熟练地叫卖。
“糖葫芦喽!冰糖葫芦喽!”
这都是小女子爱的吃食,裹了晶莹糖浆的红果看着喜庆,在冬日里又不显冷,便人手一串。还有吹糖人的,五人也围着看。
若不是因这场国难,刘意安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小姐。但非常时期,洋人占领,各国公所定的规矩颇多,也不尽相同。
刘家辞了不少丫鬟,她也协助母亲处理如今的柴米油盐,自然比以前外出次数多,甚至还负责些采买。
而乌鸦自从少时进了宫,这可是第一次再来民间。好多不一样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街头有看拉洋片的。这东西叫西洋镜,一个摊位上立着一个大匣子,孩童聚在一起抵着头看。
摊主说里面都是西洋的风景和人物。想起哈德里说的森林、巴伐利亚,乌鸦也想看,给了几枚铜板,和刘意安带着三个丫头看。里面的画片有放大镜,能看得很清楚。
一个眼儿可以好几个人看,那几个孩子给了一个铜板,好几个人挤一个眼儿看。
可乌鸦五个人,一下给了五个大子儿,摊主见有这么个大主顾,特别高兴。
可乌鸦看了半天,有些失望,也没见到有什么大森林湖泊的,倒是有教堂、西洋的宫殿、男子、女子的着装,和街道建筑。
还有万花筒,也是从没见过的玩意儿。
一切都这么新奇。义团之前灭洋,极度排斥洋货。所有街头售卖物品、开设的店铺都不许有“洋”字,连煤油灯因为也叫洋油灯,都不许人提,见到就抢过砸了。
如今是联军占领,全改过来了。洋人海运过来之货,可以自由到处售卖,反而是本土的一些,卖不动了。
乌鸦想起李府常用蜡烛灯,极易生火灾,也常被风吹灭。便买了几提大的煤油灯,那老板说这灯点燃了,可以永不灭,还特别亮。
那便是吹嘘了,还有永不灭之灯?不过如果好用,她也让艾府多置办些。
洋布摊也很受欢迎。机器织的棉布,明显更结实。价钱也比手工布便宜。
甚至还有洋袜,看到这个,乌鸦顿时觉得自己失业了。她做袜子的手艺要歇菜了。机器织出来的袜子,针脚均匀,摸着又舒服看着耐穿。
她猛然想到,之前自己竟然给哈德里缝了一双袜子,用厚棉布和丝绸加厚的。
她缝好后次日,清晨递给哈德里。他先是一愣,蓝色眸子看了看她,后来在手里摸了摸,然后就套在脚上了。
她突然脸红了,市面上的洋袜明明这么多,他怎么就二话不说,穿了她手缝的?
她的针脚再如何细密,好像也比不上这机器织的手感好。
还有捏泥人的。实在活泼可爱,她也买了几个。
卖艺的好几处,有两个孩子被指挥着倒立行走,街上各国的洋兵都有,也有围观卖艺的。这些孩子从小学绝活,挣的是辛苦钱。乌鸦便每看一处,就给五个铜板。
喜欢天堂来的风请大家收藏:dududu天堂来的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