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逆凡道尘是谁 > 第62章 传道阁中筑基悟(第1页)

第62章 传道阁中筑基悟(第1页)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传道阁位于青云宗内门区域,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八角形白玉阁楼,飞檐斗拱,灵光氤氲,乃是宗门长老为精英弟子讲法论道之所。

这一日,阁楼前的广场上早已聚集了数十名弟子。这些弟子气息凝练,眼神锐利,修为最低也是凝气八层,更有近半已然是筑基期修为,皆是内外门中的佼佼者。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气氛肃穆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竞争意味。

当林昊一袭灰衣,独自一人缓步走来时,原本细微的交谈声瞬间安静了不少。数十道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他身上,好奇、审视、探究、忌惮,甚至还有几道隐含敌意的视线。

凝气战筑基的事迹早已传开,在场之人无人不知。如今亲眼见到这位传闻中的外门弟子,自然要好好打量一番。

林昊面色平静,对周遭目光视若无睹,寻了一个靠后的蒲团安静坐下,闭目养神。他能感觉到,在场至少有五六道气息,丝毫不弱于段鸿,甚至犹有过之。其中一道气息冰冷孤高,隐在人群角落,正是苏清月。她依旧是那副生人勿近的清冷模样,仿佛独立于尘世之外。

片刻后,一股温和却浩瀚如海的威压悄然降临,笼罩了整个传道阁。一位身着淡紫色道袍、面容清癯的老者,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前方的高台蒲团之上,正是吴长老。

所有人立刻收敛心神,挺直身躯,恭敬行礼:“参见吴长老!”

吴长老微微颔,目光平和地扫过下方弟子,在林昊身上略作停留,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随即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不高,却仿佛蕴含着某种大道韵律,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直抵心神。

“今日,老夫与诸位论一论‘筑基’与‘神识’。”

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筑基者,筑大道之基也。非仅灵力积累,气海充盈便可水到渠成。更在于‘神’与‘气’合,‘意’与‘道’融……”

吴长老的声音如同涓涓细流,阐述着筑基的本质。他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引经据典,结合自身修行体悟,将筑基过程中“灵力凝练”、“神识引导”、“道心感悟”三者间玄妙的关系娓娓道来。

“……灵力为砖石,神识为工匠,而道心,便是蓝图。砖石再多,工匠不力,蓝图不明,亦难筑就稳固道台,更遑论攀登更高仙途……”

林昊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敢遗漏分毫。吴长老的讲解,许多地方都与他从《元墟杂录》残简中领悟的碎片化信息相互印证,甚至解开了他心中不少疑惑。

尤其是当吴长老讲到“神与气合”时,特意阐释了如何以神识精细操控灵力,在压缩凝聚道台的过程中,如何寻找灵力流动的天然节点与纹路,使之浑然天成,而非强行挤压。这让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强行糅合风雷煞气射出那一箭时的粗暴方式,两者对比,高下立判,心中豁然开朗。

“……至于神识,”吴长老话锋一转,“乃修行者之眼,之触,之延伸。凝气期锤炼神识,可助掌控灵力,洞察先机。筑基之后,神识初步凝实,便可尝试干涉现实,御物飞行不过小道,更有神识化剑,伤人于无形;神识布阵,困敌于方寸……”

他讲述了几种锤炼和运用神识的实用技巧,其中一些法门甚至比《凝神诀》前篇记载的还要精妙几分,让在座弟子,包括那些筑基期弟子都听得如痴如醉。

林昊更是受益匪浅。他神识本就因《凝神诀》和混沌源炁远同阶,此刻听闻这些运用法门,顿时感觉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尝试按照吴长老所述,分出一缕神识,极其精微地去感知和引导体内的一丝混沌灵力,果然感觉操控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消耗也更小。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无论灵力、神识,亦或尔等所修各类功法、技艺,最终皆需融于自身之‘道’。”吴长老最后总结道,目光再次扫过众人,尤其在林昊和另外几名气息尤为出色的弟子身上停顿了一下,“望尔等勤加体悟,莫要辜负自身天赋与宗门期许。”

讲法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当吴长老声音落下时,许多弟子依旧沉浸在那玄妙的道韵之中,闭目回味,脸上露出或欣喜、或困惑、或恍然大悟的神情。

林昊缓缓睁开双眼,眸中神光内敛,却更加深邃。他感觉自己对筑基的理解深刻了数倍,对自身力量的掌控也提升了一个层次。体内那层凝气八层中期到后期的薄膜,在这一刻竟悄然松动,修为水到渠成般地迈入了凝气八层后期!

这般细微的突破并未引起太大动静,但一直若有若无关注着他的苏清月,清冷的眼眸中却再次闪过一丝微澜。此子悟性,果然非凡。

“讲法已毕,尔等可自行提问。”吴长老的声音将众人从回味中唤醒。

立刻便有弟子起身,提出自己在修行中遇到的疑难。吴长老一一解答,言简意赅,却直指要害,让提问者茅塞顿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轮到林昊时,他起身拱手,恭敬问道:“弟子林昊,有一问。若修行者体内力量属性迥异,甚至彼此冲突,当如何统合驾驭,使其不为阻碍,反为臂助?”

这个问题,正是他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混沌源炁、煞气、圣辉、风雷之力……这些力量属性各异,虽暂时能凭借强大神识和宝葫强行调用,但终究难以圆融一体,长此以往,恐生祸端。

他此话一出,不少弟子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显然类似的问题也困扰着一些修行特殊功法的弟子。

吴长老看了林昊一眼,眼中欣赏之意更浓,缓缓道:“汝此问,触及根本。天下万法,皆源于道。属性迥异,看似冲突,实则如同阴阳、水火,相克亦相生。关键在于寻其‘共性’,立其‘核心’。”

“共性?”林昊若有所悟。

“不错。”吴长老颔,“无论何种力量,皆需修行者以‘神’驭之,以‘意’贯之。汝之神识,汝之意志,便是统合万力的根基。譬如凡间工匠,木材、金石、泥瓦属性各异,然在高明工匠手中,皆可化为华厦之组成部分。为何?因其心中有蓝图,手中有技艺。”

“再者,需立‘核心’。万流归宗,需有大海容纳。汝需明确自身之道为何,以此为核心,其余力量,皆可视为滋养核心、拓展道途之资粮。核心既立,万力来朝,自有其序,冲突自消。”

吴长老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震响在林昊心间!

以神识意志为根基!以自身之道为核心!

这不正暗合了《元墟杂录》中“器者,心之延,道之载”以及“心御之,则为臂助”的记载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