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张子枫再见少年照片 > 雨伞(第1页)

雨伞(第1页)

雨伞

第二天,我醒得异常早。窗外天色还未大亮,灰蒙蒙的。不知是焦虑还是兴奋,两者参杂在一起的时候我总会分不清到底是哪个

就像我对她

到底是欣赏还是…喜欢

到底是普通人对明星的滤镜

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吸引

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美术馆。那是一座颇有设计感的现代建筑,灰白色的墙体,线条利落。

周六的午後,阳光正好,来看展的人三三两两,氛围安静而舒缓。

她选的地方

真的和她这个人一样

我站在门口阴凉处,手心因为紧张有些湿润,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看到一个相似的身影走近,我的心都会漏跳一拍。两点差五分,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视野里。

张子枫来了。

她穿着浅蓝色的条纹衬衫和白色九分裤,戴着一顶米色的棒球帽和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

但那双清澈沉静的眼睛,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她背着一个帆布双肩包,步伐轻快,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大学生周末来看展。

她走到我面前,声音听不出情绪:“等很久了?”

“没有,我也刚到。”我赶紧摇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

“进去吧。”她示意我一起往里走。

检票,进入展厅。展览的主题是“瞬息UrbanEphemeral”,聚焦于城市中那些短暂易逝的瞬间和痕迹。

展厅很大,灯光幽暗,作品以摄影和影像装置为主,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我们并肩走在空旷的展厅里,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起初有些沉默,只有脚步声在安静的空间里回响。

她看得很专注,在一幅拍摄雨夜街头的照片前驻足良久。

“很像那天晚上。”她忽然轻声说,目光仍停留在作品上。

我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她指的是清吧那次,我生日那晚的雨。心里微微一颤,她竟然也记得那个夜晚的细节。

“嗯,”我低声回应,“那种模糊又真实的感觉。”

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帽檐下的眼睛弯了弯,似乎是在微笑。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有时候觉得,声音比画面更让人有代入感。”她轻声感慨,“闭上眼睛,反而能看到更多。”

我点点头,深有同感:“就像写文案,有时候过于追求画面感,反而丢了味道。留白和想象,可能更重要。”

“没错。”她表示赞同,眼神里带着欣赏,“你总是能抓到重点。”

被她这样直白地夸奖,我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我们继续看展,偶尔会交流对某件作品的看法。她话不多,但每句话都很有见地解读作品背後的隐喻。

我发现自己很享受和她这样的交流,安静,深入,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一个转角处,人流稍微多了一些。有个看展的年轻人似乎认出了她,拿着手机犹豫着要不要上前。

张子枫敏锐地察觉到了,她不动声色地向我这边靠近了一步,几乎肩并肩,然後压低帽檐,轻声对我说:“我们去那边看看。”很自然地用身体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保护圈,隔绝了外界的视线。

那一刻,我离她很近,能闻到她身上独有的,淡淡的木质香。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一种被保护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们避开人群,走到了一个相对僻静的展厅,这里陈列的是一些关于“废弃空间”的摄影作品。

其中呈现的有破旧的厂房丶长满杂草的铁轨丶长满藤蔓的废弃学校……一种沧桑感扑面而来。

在一张拍摄老式居民楼公共水房的照片前,我们停下了脚步。斑驳的墙壁,锈蚀的水龙头,地上残留的水渍,这些象征着生活环境的东西,此刻却变得无比寂寥。

“我小时候住过类似的地方。”张子枫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带着一丝回忆的飘渺,“夏天的时候,整个楼的小孩都挤在水房那里冲凉,闹哄哄的。”

我有些惊讶,没想到她会主动分享这麽私人的记忆。我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後来搬走了,再回去看,已经拆了。”她顿了顿,目光有些悠远,“很多东西,消失得比想象中快。”

她的语气里没有太多的伤感,更像是一种平静的陈述。但我却能感受到那份平静之下,对过往的眷恋。

这让我觉得和她之间的距离,仿佛又拉近了一些。

“我老家也有条老街,去年也拆了。”我忍不住接话,分享了自己的记忆,“以前街口有棵很大的槐树,夏天开满花,香得很。现在变成商业广场了。”

她转过头看我,眼神温和:“所以我们要学会记住,用各种方式。”

我重重地点点头。那一刻我觉得我们之间没有了身份带来的距离。

看完整个展览,我们走出美术馆,阳光依旧明媚。时间还早。

“要不要去喝点东西?”张子枫看了看时间,提议道,“附近有家茶馆,环境还不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