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知道啥叫救命之恩。
南洋兄弟当年帮过咱,
现在咱不能装看不见。
俺家小子要是不怕死,
你就带走!”
但也有人质疑。
一个大队干部直接找到李春花:
“李春花同志,不是我们不相信你。
你这空口白牙的,就要带这么多青壮走,手续怎么办?
路上安全谁负责?
到了那边具体干什么?
你得给我们一个准话。”
李春花镇定地回答:
“手续我来办,用熊猫集团北京办事处的名义开介绍信。
路费、安家费,我们出。
到了南洋,先进我们自己的厂子、农场,绝对正规。
要是信不过我,可以派人跟我去四九城聚集,
看看我们办事处的规模。”
李春花的沉着和有备而来,打消了不少人的疑虑。
经过近二十天的奔走、说服、担保,最终,
连同志愿的和家里实在困难被说服的,
一共凑了个青壮年,男女都有。
李春花看着名单,松了口气,但心里也清楚,这只是第一步。
她对聚集起来的青年和家长们说:
“大家先安心在家等信。
我这就回去,办理相关手续和路条。
没有正式文件和路条,咱们这么多人,连县城都出不去。”
李春花以为南洋的战争会像当年抗日一样,
是场持久战,因此虽然心急,但并未慌乱到失了方寸。
当李春花风尘仆仆赶回办事处时,妹妹李秋月立刻迎了上来,语气带着焦急:
“姐,你可算回来了!
张婶子那边派人来问了好几次了,看样子有急事!”
李春花心里一紧,难道南洋可能有新情况?
她立刻洗了把脸,换了身衣服,正准备主动联系张婶子,办事处的电话就响了。
是张婶子亲自打来的,语气简短的说道:
“春花,马上来我这一趟,车就在门口。”
一路上,李春花心中忐忑,
不知等待她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她只知道,无论是什么,她都必须挺住,
为了丈夫,也为了那个即将南下的家乡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