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段是我写的原文,我想着云旌看书,还是在古代,就想着写着古言一样,但水平有限,借助了我的豆包子。
介意的可以说一声,我可以根据合理的建议修改。??·??·??????)
书中还附有简陋的爆炸原理图和一些失败的案例警示。
次日清晨,云旌带着青二、小桂小盒,以及满满一车他整理的书籍工具和初步提炼的材料,奔赴城郊那座已被重兵把守、戒备森严的皇家别院。
赵衡早已等候多时,身边站着他的六位核心入室弟子,皆是格物功底扎实、心性沉稳可靠之人。
小小的别院,瞬间变成了一个高度机密的“火药研基地”。
研之路,荆棘密布。
第一步,便是从最熟悉的烟花火药入手,尝试改变比例,寻求突破。
“按‘多放硝石’的思路试试。”一位师兄提议。
众人小心翼翼按新比例配好药粉。
然而,药粉受潮严重,结成了硬块。
点燃后,只冒出一股浓烈的黑烟,出“噗嗤”一声闷响,便偃旗息鼓,连个火星都没炸出来。
“失败,硝石吸湿性太强,必须解决干燥问题。”赵老沉声道。
调整思路,再次配比,这次严格控制湿度。
药饼成形,小心点燃引线。
“轰——”
一声远比预期猛烈得多的巨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药饼瞬间炸裂,火光四溅!虽然威力远未达到开山裂石的程度,但强大的冲击力直接将压在上面的石臼和几件实验工具炸飞了出去。
碎片乱溅,尘土飞扬。
幸好众人早有防备,躲在掩体后,才无人受伤,但也惊出一身冷汗。
“比例还是不对,威力失控,太过危险。”赵衡心有余悸。
接连的失败让气氛有些凝重。
云旌一头扎进陛下特许调来的、堆满半个房间的各种古籍杂书、前人手稿、乃至一些被视为“方士妄言”的残篇断简中,试图寻找灵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
云旌在一本残破的杂记找到了,里面提到“昔时术士炼丹,偶得‘爆药’,能裂石开山,其法与烟火略同,唯硝石过六成,硫磺减三分”,从而得到启。
“硝石过六成,硫磺减三分。”云旌如获至宝,捧着残页冲到赵衡面前,“师父,您看,古人有记。”
赵衡仔细辨认残文,眼中精光爆射:“好,此记虽简,却指了条明路。
方向有了,我等便循此道,小心摸索,反复实验,定要找到那最精微、最稳定的‘爆裂之点’。”
小院里的“砰砰砰”声,自此变得更加频繁,也更加谨慎。
每一次爆炸,都伴随着详尽的记录、激烈的讨论和对安全的极致苛求。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北疆大营。
朔风如刀,卷着雪沫子抽打在营帐上,出呜呜的悲鸣。
中军大帐内,炭盆烧得正旺,却依旧驱不散那刺骨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