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破帷的意思 > 第51章 纸短道长(第1页)

第51章 纸短道长(第1页)

指尖触及那片绣布,一股冰冷的寒意仿佛顺着血脉直冲天灵,像是冬夜井水漫过指节,又似铁针沿着经络缓缓刺入骨髓。

布面微糙,针脚细密如蛛网,触之却泛起一阵诡异的温软,仿佛那不是丝线织就,而是用旧日血泪缝补而成。

这不是错觉,更非梦魇。

林昭然猛地坐起身,胸口一阵气血翻涌,喉间腥甜翻滚,剧烈的咳嗽撕裂肺腑,震得床板咯吱作响,险些让她栽回枕上。

屋内药香浓重,混着铜炉里未熄的艾草焦味,熏得人头晕目眩。

窗外风穿檐角,铜铃轻响,一声、两声,像是从极远的刑场传来。

昏沉的病痛被这突如其来的真相刺破,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母亲的遗物,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小姐!”守在床边的韩霁一个箭步上前扶住她,掌心滚烫,指尖却微微颤,眼中满是焦灼,“您醒了?可觉得好些?”

林昭然没有回答,只是死死攥着那块绣布,指节泛白,仿佛要将它嵌入血肉。

她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床榻周围——褪色的帷帐、斑驳的漆盒、墙角积尘的药罐,每一样都熟悉得令人窒息。

枕边,一块半旧的绢帕上,两个用血写就的字迹已然凝固成暗褐色——“昭然”。

那血迹晕染的形态,带着一种仓皇与决绝,边缘如枯叶焦裂,中心却深陷纸背,像是临终前最后一口气吐出的诅咒。

她伸手轻触,指尖传来干涩的颗粒感,仿佛能听见三年前火刑架上烈焰吞没布帛的噼啪声。

“您已昏睡三日,水米未进。”韩霁的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忧虑,语调低哑,像是被夜露浸透的木头,“‘全知推演’的反噬太过霸道,您不能再用了。”

“不用?”林昭然抬起眼,眸中烧着一簇冷火,声音因久病而沙哑,却字字清晰,如刀刻石,“不用,我们便永远只能是‘准学’,是他们眼中的旁门左道。韩霁,你要记住,他们怕的,从来不是我们几个人进学宫,而是我们所代表的‘庶学’,要改了这学宫的天。”

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喉头的腥甜,掀被下床。

脚掌触地时,地板的凉意顺着足心窜上脊背,膝盖软,却稳稳站定。

韩霁想拦,却被她一个眼神制止——那眼神如寒潭映月,不容置喙。

三日的卧病,非但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让她那沉疴已久的计划,在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中,变得愈清晰。

梦里那个青衫女子执笔疾书的背影,既是母亲的影子,也是她自己的宿命。

墨香混着焦皮味,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火舌舔舐木梁的爆裂声重叠在一起,久久不散。

学宫开课之日,天光微熹。

晨雾如纱,笼罩着太学院的飞檐翘角,露珠自瓦当滴落,敲在石阶上,清脆如更漏。

礼正会的监讲官早已端坐于讲堂后排,手边的册子专为记录“越礼之言”而备,纸页翻动声如蛇信吞吐,气氛肃杀得如同刑场。

林昭然带来的三名弟子,皆是“遗学阁”中百里挑一的俊才,此刻却依她之命,放弃了前排的讲席,混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他们的任务不在课堂之上。

趁着众人涌向讲堂的混乱,三人分头潜入了太学书库。

脚步轻如猫行,掠过尘封的书架,呼吸压得极低,只听见纸页翻动的窸窣,与远处巡夜人木梆的回响遥遥相扣。

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几册手抄的讲稿被悄无声息地塞进了书架的缝隙。

《算术启蒙》、《匠经》、《女学三问》,这些在权贵眼中上不得台面的“杂学”,被林昭然统一命名为《补遗讲稿》,仿佛只是某个学子对官学的补充与思考。

纸页泛黄,墨香未散,指尖抚过封皮,能感受到抄写者一夜未眠的体温。

当夜,翰林院编修程知微在书库值夜。

他奉命整理旧籍,指尖拂过积尘的书脊,忽觉一阵异样——几册新书夹在古卷之间,墨迹尚新,纸页微翘。

本以为是哪个学子的功课,随手翻开,目光却被其中一页的标题死死吸住——“火器算程”。

他出身将门,深知边关火炮常有偏差,毫厘之差便足以扭转战局,此乃军国之密,更是国之顽疾。

而这薄薄几页纸上,竟用他闻所未闻的算学公式,将弹道、风偏、药量配比推演得丝丝入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