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破帷毛亮 > 第3章 风未息火先藏(第2页)

第3章 风未息火先藏(第2页)

他脚步蹒跚,草鞋磨破了边,拐杖点地时出“笃、笃”的闷响,像暮鼓敲在人心上。

“官爷,官爷,手下留情。”孙伯的声音沙哑而颤抖,带着久咳后的破音,他走到差役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脊背弯得几乎要贴上地面,“那日城南照壁上的文章……是我那不成器的孙儿写的。”

所有人目光如针,钉在这位形容枯槁的老人身上。

风卷起他灰白的鬓,露出额上深刻的皱纹,像干涸河床的裂痕。

差役狐疑地上下打量着他:“你孙儿?他在何处?叫他出来回话!”

孙伯缓缓地垂下头,佝偻的背脊仿佛又弯了几分,声音低得像一阵风:“回官爷……我孙儿……前月里……染时疫,已经去了。”

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人群中一片死寂。连风都停了片刻。

连那两个凶悍的差役也愣住了,面面相觑,手里的铁链垂落,不再晃动。

律法森严,却总不能去问罪一个死人。

他们可以把活人下狱,可以革去生者的功名,却无法和一个已经化为尘土的鬼魂较劲。

为的差役脸色变了几变,最终只能不甘地啐了一口,唾沫星子溅在青石板上,泛出一点污浊的光。

“算你运气好!”说罢,便带着人悻悻地走了。

危机解除。

陈砚秋怔怔地看着孙伯,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风拂过他裸露的头顶,凉意直透骨髓。

楼上的林昭然缓缓闭上了眼睛,将那份惊心动魄压回心底。

她明白,孙伯用一个悲戚的谎言,救了陈砚秋,也救了她。

这份风险,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又一次替她承担了。

待人群散去,她才下了楼,走到孙伯身边,低声问:“为何……又帮我?”

孙伯浑浊的眼睛看着远方,拐杖在青石板上轻轻一点,只说了一句:“死人不会说话,最适合替活人背锅。但我只是希望,那些还活着的人,能把该说的话,好好地说下去。”

当夜,林昭然独坐在城南的破庙里。

神像早已坍塌,残臂断散落于地,蛛网在梁间静静垂挂,随夜风轻颤,如幽魂的呼吸。

烛火微弱,映着她脸上忽明忽暗的轮廓,墙上的影子被拉得细长,像一柄藏于鞘中的剑。

孙伯的话,如同一根针,刺破了她之前所有的设想。

她反复思量着白日里的一幕,终于意识到,裴仲禹真正的杀招,并非是禁令,也不是革除功名,而是那两个字——恐惧。

他要制造一种“寒门不可言,言则必有祸”的氛围。

当每一个读书人都因恐惧而选择沉默自保时,即便有千百篇《风仪辩》,也无法再激起一丝涟漪。

文章的力量,源于共鸣与传播,一旦这两个根基被恐惧斩断,再锋利的笔,也不过是废铁一堆。

“恐惧的解药,不是一时的勇气,而是持续的安全感。”

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在她脑中闪过。

她忽然想起早已过世的恩师,当年教导村里的顽童们背书,总会先在每个孩子手心里放一粒麦芽糖。

那甜味黏在指尖,孩子们笑出酒窝,声音也大胆起来。

恩师说:“人之动机,始于微小而确切的回报。想让他们开口,先得让他们觉得开口是甜的,是安全的。”

她豁然开朗。

她不能再执着于直接传播思想,那等同于在风暴中逆行。

她必须先为这些微弱的火种,建立一条能够躲避风暴的“安全通道”。

接下来的几日,林昭然没有再写一个字,而是悄然联络了另外七名因此事被黜落或受警告的寒门子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