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破帷毛亮 > 第48章 绣在裙上的书(第2页)

第48章 绣在裙上的书(第2页)

“去,改放‘彩鸢’。”林昭然语极快,思路清晰如电,“用各色丝线在纸鸢的拖尾上缀上纸卷。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内容。蓝色丝线,缀算学口诀;红色丝线,缀仁义德行;黄色丝线,缀女学常识。让这满城的风,都为我们传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与此同时,柳明漪在城南的女童识字班里,也现了这股“绣书”风潮。

她比林昭然想得更进一步。

她将那些从彩鸢上得来的零散知识,编成了朗朗上口的“绣谣”。

“针脚密,字不移,娘教我,我教弟。一针一线皆学问,不读诗书也明理。”

每当夜幕降临,女童们在油灯下认完了当日的字,柳明漪便会教她们刺绣。

烛火在孩子们瞳中跳跃,映出一个个专注的小脸。

她们的小手笨拙地穿针引线,布面出细微的“嘶嘶”声,指尖被针扎了也不哭,只抿着嘴笑。

不绣鸳鸯蝴蝶,不绣富贵牡丹,只绣当日所学的字。

一个字,一块小小的布片。

日子久了,这些布片被细心地缝合在一起,成了一床色彩斑斓的“百字被”。

布片拼接处针脚细密,触手如秋叶铺地,柔软而温热。

每当有贫苦人家添了新丁,女童们便会将这床被子作为贺礼送去。

这被子不只御寒,更承载着知识的温度和传承的希望。

守拙先生听闻此事,特意来看。

当他看到那床由无数个字组成的被子时,一向古井无波的眼中也泛起了湿意。

他沉默着回到自己的书房,在积满灰尘的箱底翻找许久,终于取出一卷破损不堪的《女训别录》残本。

他将残本交到林昭然手中,声音沙哑:“前朝曾设‘织经院’,专收女子,以丝为纸,以针为笔,将经史子集绣于织锦之上,谓之‘织经’。女子以此传学,盛极一时。后为权臣所忌,诬其‘妖言惑众,牝鸡司晨’,一把火,将织经院连同无数心血烧了个干净。”

林昭然的手指抚过那焦黑的卷边,指尖传来微微的刺痛,仿佛触到了百年前的灰烬与灼热。

残本上,依稀可见“女亦有才,何必自轻”的字样。

她合上书卷,良久,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守拙:“先生,今日我们所为,不是复旧。”

她一字一顿,字字铿锵:“是正名。”

这股由针线掀起的风暴,终究还是惊动了礼正会。

当他们现禁书令如同一张漏网,根本网不住这些化整为零、无孔不入的“绣书”时,恼羞成怒的礼正会会长下达了新的命令——全城巡街吏出动,收缴一切带有文字的“违绣”。

罪名是:“妇人饰字,有伤风化,乱了纲常。”

一场荒唐的收缴开始了。

巡街吏们如狼似虎,在街上看到哪个妇人衣服上带字,便要强行撕扯下来。

沈婆的“谁可受教”裙,自然成了要目标。

就在街口,两个巡街吏拦住了沈婆。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砸在青石板上,溅起冰冷的水花。

沈婆死死护住自己的裙角,布料紧攥在手中,指节白。

她昂着头,毫不畏惧地与他们对峙,眼中燃着倔强的火光,心中默念:“我绣的是道理,不是妖言!你们撕得掉布,可撕不掉人心!”

“我一个老婆子,不偷不抢,养儿育女,就想让孙辈知道些做人的道理。我这裙子上绣的是‘不偷不抢,勤劳善良’,怎么就乱了纲常?”

她洪亮的声音引来了无数围观的百姓。

大家看着这个平日里和蔼亲厚的老妇人,再看看那些凶神恶煞的官差,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人群中一片哗然,议论声此起彼伏,夹杂着孩童的哭喊与老妇的叹息。

奉命前来查办此案的,正是程知微。

他站在人群外围,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雨丝拂过他的面颊,凉意渗入骨髓。

他没有立刻上前弹压,而是让随行的书吏,将那些被收缴上来的绣品上的文字,一一私下记录在册。

他的这本册子,取名《飞言录》。

回到府衙,程知微翻看着记录,从“谁可受教”到“仁义礼智”,再到鞋垫上的“九九口诀”,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着空无一人的书房自语:“他们怕的,哪里是妇人绣几个字。他们怕的,是这些从不敢抬头的女人,开始写自己的字了。”

消息传回林昭然耳中,她面沉如水。

沈婆被带走了,虽未用刑,却被勒令“闭门思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