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破帷音乐 > 第76章 之问(第2页)

第76章 之问(第2页)

沈砚之接过残绢,入手微温。

那是一道被火灼出的细线,不偏不倚,笔直如刀锋刻下,自下而上,透着一股不容转圜的决绝。

他摩挲着那道焦痕,指尖感受到细微的凹陷与粗糙,仿佛触摸到的是整个时代的裂痕。

他忽然开口问道:“孙奉,前朝可有‘焚帷求道’的典故?”

孙奉躬身答道:“回相爷,贞和年间,确有儒臣于太学焚烧礼帷,言‘帷蔽真道,火启新章’。此事被斥为大逆不道,载于《禁书录》中。”

“帷蔽真道,火启新章……”沈砚之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指尖在那道火线上来回滑动,那一点残余的烫意,仿佛一直烙进了他的心里。

殿外风起,吹动檐角铜铃,出几声清冷的叮当,像是在应和这句被尘封的箴言。

他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若帷本就该破……那我这些年殚精竭虑所维护的,究竟是礼法,还是这层蔽障?”

破庙中,林昭然收到了韩霁传回的讯息:火线已过半,京城各方势力皆已惊动,但无人敢轻举妄动。

她神色不变,对身旁的守拙吩咐道:“将《礼失求诸野》的最后一章‘道在人心’取来,焚了。”

守拙一愣,那可是她数年心血的结晶。

但他没有多问,依言取来书稿,投入火盆。

林昭然静静地看着那写满自己理念的纸张化为灰烬,然后取其灰,拌入新研的墨中。

墨石在砚台中缓缓研磨,出低沉的沙沙声,灰烬融入墨汁,使色泽愈幽深,近乎玄黑,散出淡淡的焦香。

她以这饱含灰烬的墨,在一块新制的“典砖”上,写下四个字——“破帷之问”。

笔锋落处,墨迹如血,触手微凉,却似蕴藏着不灭的灼热。

“将此砖托我们的人,扮作僧侣,送入国子监学正周大人的私宅。附上一言:火可毁书,不可毁问。”

做完这一切,她又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柳明漪:“明漪,劳你连夜绣一幅‘破帷图’。就绣那火线裂绢,光芒透出的景象。多绣几幅,赠予各坊的讲士们。”

柳明漪颔,取过针线,柔声问道:“图的背面,可要绣字?”

林昭然略一思索,答:“绣八个字——不求明,但求一线。”

针尖刺入绸缎的轻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仿佛每一针都在缝补一个时代的裂痕。

夜深人静,程知微仍在书房中奋笔疾书,记录着今夜所见所闻。

窗外,那隐隐约约的火灼之声,如同细雨落在枯叶上,又似远鼓轻敲,成了这座城市的心跳,传入他的耳中。

一名家仆送来了一幅小小的卷轴,说是坊间讲士所赠。

程知微展开一看,正是柳明漪所绣的“破帷图”。

那一条赤金色的丝线,在一片素白的绸缎上,如一道光刃,劈开了无边的黑暗。

丝线微微凸起,指尖抚过时,能感受到那道“火线”的立体与温度,仿佛它仍在燃烧。

背面,是那八个字:不求明,但求一线。

他将这幅绣图挂在墙壁上,灯火下,那道光刃仿佛真的在燃烧,投下摇曳的影子,像是一道不肯熄灭的誓言。

他深吸一口气,回到案前,提笔在《飞言录》的空白处,续写下自己的心声:

“今夜,京城西市,万民执火,共焚一帷。此一线火光,非焚布,乃焚千年之暗。我若再作壁上观,非守礼,乃助蔽。”

笔落之时,他猛地抬头望向窗外。

那条贯穿了半个夜空的火线,已经升腾至极高处,即将抵达素绢的顶端。

长街上,聚集的百姓比之前更多,却依旧静默无声,他们只是站着,仰着头,仿佛一座座沉默的雕像,共同见证着一个誓言的完成。

无人言语,无人催促,唯有那道火光,在万众瞩目下,坚定不移地,一寸寸向上攀行。

紫宸殿的最高层台阶上,沈砚之凭栏远眺。

他的目力极佳,竟能清晰地望见西市那条直指天际的火线,像一颗逆行的流星,在京城的夜幕上划出了一道永不熄灭的轨迹。

夜风穿殿而过,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檐下铜铃轻颤,声如低语。

他忽然觉得,手中那方代表着无上权力的玉玺,变得冰冷刺骨,仿佛握着的不是温润的美玉,而是一块早已熄灭的炭。

孙奉的身影如鬼魅般出现在他身后,声音压得极低:“相爷,火线……将尽。民间已有传言:帷破一线,光即万丈。”

沈砚之缓缓闭上双眼,夜风吹动他的官袍,猎猎作响。

良久,他才低声吐出一句仿佛耗尽了全身气力的话语:“若这一线光,照见的……是我毕生所守之谬误……我当是闭上眼,还是迎着光?”

风过无声。

那道纤细的火线,在整个京城的注视下,如同一根烧得通红的针,即将刺破这浓稠如墨的夜幕。

喜欢破帷请大家收藏:dududu破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