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破帷音乐 > 第91章 问藏于静(第1页)

第91章 问藏于静(第1页)

天光熹微,晨露未干,破庙的死寂便被一纸禁令击得粉碎。

“春讲后三日,礼部下令,补遗讲不得再鸣铃。巡防司兵卒,已将山门外三里之地尽数列为禁区,日夜监察。”

韩霁带来的消息如同一张冰冷的铁网,兜头罩下。

庙内,数十名讲士面色惨白,昨日因“它在哭”而燃起的星火,仿佛瞬间就要被这盆兜头冷水浇灭。

他们以为最大的阻碍是世人的不解,未曾想,官府的雷霆手段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决绝。

禁铃,便是禁声。

这不止是禁止一种形式,而是要彻底剥夺他们声的权利。

林昭然立于残破神龛前,手里捏着一枚早已无用的破音铃。

她没有看众人脸上的惊惶,目光平静地落在神龛上积满的灰尘上,那里,仿佛还能看到昨日那道微弱的月光。

“他们怕的不是铃,”她终于开口,声音里没有半分惊惶,反而透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清冷,“他们怕的是铃声能召集人心,怕的是人心汇聚后出的声音。”

她环视众人,一字一句道:“他们禁声,我们就讲得更静。”

众人愕然,寂静之中,如何宣讲?

“守拙,”林昭然唤道。

一直沉默立于角落的守拙上前一步,他面容普通,眼神却锐利如刀。

“在。”

“我记得你曾提过,前朝有僧侣为避言官耳目,创‘默诵经’之法。讲者唇动而心诵,听者目随而心领,以此传承经典于酷吏环伺之下。你去将此法化为我等的‘静讲仪轨’,要让每一个字,都刻在听者的眼睛里,心里。”

守拙眼中精光一闪,重重点头:“属下明白。”

“明漪。”

柳明漪应声而出,她手中的针线从未停下。“先生有何吩咐?”

“将《明堂策》全文拆解为单字,绣于千只香囊之上,分赠所有讲士。告诉他们,”林昭然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迷茫的脸,“佩之如佩剑。剑锋藏于鞘,言理亦可藏于囊。只要字在,道就在。”

布置妥当,人心稍定。

然而,另一则密报几乎同时从城中传来,来自程知微。

信纸极薄,字迹潦草,带着一股子墨香与更浓重的某种安息香的气息,指尖轻触时,能嗅到一丝苦涩的暖意。

信中寥寥数语,却让林昭然也不禁莞尔。

程知微命人以工尺谱记下那日破音铃的残响,又将谱文微雕于极薄竹篾之上,交予城中盲艺老者。

那老者通音律,指腹抚过刻痕,便知高低长短,遂将其化作琵琶轮指间一抹异音,谓之“无声处听惊雷”。

不仅如此,他竟将《飞言录》的残页剪碎成字,混入了即将用于明堂大祭的“内府贡香”之中。

他信上写着:“让天子与百官亲手将‘问’焚于青天,若真有神明,当闻此字。”

此人行事,剑走偏锋,却又直指要害。

林昭然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它卷曲、焦黑,化为一缕青烟,带着微弱的噼啪声升腾而起,正如程知微所愿,将那无声的质问,散入这压抑的空气里。

烟气拂过她的面颊,微烫,又迅冷却,如同一道未尽的叹息。

三日后,场“静讲”于破庙门前举行。

官府的禁令只封了山门,却封不住人心。

晨昏之时,上百名听众自而来,在巡防司兵卒冰冷的注视下,于庙门外百步之地,齐齐跪坐。

他们不喧哗,不靠近,手中各持一只柳明漪所绣的香囊,指尖摩挲着丝线绣出的凸起笔画,仿佛在触摸某种隐秘的誓约。

林昭然立于破庙的残檐之下,身后是紧闭的庙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