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破帷免费 > 第55章 讲台未登心已立(第2页)

第55章 讲台未登心已立(第2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砚之召来工部郎中,神色平静地问:“若这上京城中,处处皆是讲台,人人皆可为师,我们还设立国子监,又有何用?”郎中吓得跪倒在地,冷汗涔涔,不敢言语。

沈砚之却笑了,他挥退了郎中,对身旁的幕僚说:“拟一道《讲士试典》的草案。就说,凡能通讲三经之一,或精通一门技艺,且有二十名以上民众联名举荐者,皆可参加朝廷特设的‘庶学试’。”

幕僚大惊失色:“相爷,这……这不是等于承认了他们的体制吗?”

“承认?”沈砚之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南城那些热闹的井栏与桥头,“禁绝已然无用。与其让他们在墙外随心所欲地写字,不如打开院门,请他们进来,按照我们的规矩答题。”他的内心比谁都清楚,他要争的不是对错,而是为这场民间智慧的浪潮,夺取定义权和规则制定权。

朝廷要设“庶学试”的消息传到林昭然耳中时,她正用一方素帕轻轻擦拭嘴角,那里已无血迹。

她听完韩霁的禀报,出一声极轻的冷笑:“他们要用一场考试来收编我们,那我们便让这整座上京城,都变成我们的考场。”

她看向韩霁,眼中是棋逢对手的兴奋:“布‘无卷试’。从明日起,凡能在井栏讲台前解出一道算术题者,凡能在桥头讲台前唱全一新曲者,凡能背出绣娘裙衫上那一句新诗者,皆可获得‘讲士信符’。”

那所谓的“讲士信符”,不过是一片刻着字的普通竹片。

但这些竹片,却被装在沈婆和她的绣娘们连夜赶制的各式绣袋中,由孩子们笑着、跑着,分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竹片相碰时出清脆的“咔嗒”声,像是新芽破土的轻响。

三日之内,上京城中持有“讲士信符”的民众,已逾千人。

程知微再次奉命,这次是调查“信符”的源头和危害。

他心事重重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却在自家门口,看见自己年仅七岁的儿子,正踮着脚,高举着一片竹制信符,与几个邻家孩童一起,大声背诵着一他从未听过的《仁字谣》:“二人为仁,友爱乡邻。三人为众,协力断金……”那童音清脆,神情恳切,稚嫩的脸上满是自豪。

风拂过屋檐下的风铃,叮咚作响,仿佛也在应和。

那一刻,程知微忽然觉得,自己奉命查抄的不是什么乱党信物,而是一种正在萌的、鲜活的希望。

回到书房,他沉默良久,最终走到墙边,搬开沉重的书柜,露出后面的暗格。

他将那本记录了满城风言风语的《飞言录》小心翼翼地藏入祖宗牌位之后,而后,取出了那本《补遗录》,翻到最后一页,提笔写下:

“今所录者,非街谈巷议之飞言,乃民心所向之回响。若有一日,此录须焚,吾愿亲手点火——但吾深信,火光之中,必有新歌升起。”

同一时刻,紫宸殿高高的窗前,沈砚之静静伫立。

他的视线越过重重宫阙,落向南城。

夕阳下,归家的人们踏过那些刻着字的砖石,步履匆匆,却又像是在用双脚阅读着脚下的大地。

风吹动他案前的《讲士名册》,纸页翻动的簌簌声,如同命运的低语。

上面已经录了十个备选的名字。

他拿起笔,在名册的空白处,缓缓写下了第十一个名字:程知微。

而后,他在名字旁写下了一行旁批:执笔者,终将为心所动。

风过无声,殿外,那些被人踩踏的字砖,在余晖中,宛如一片沉默的碑林,无声无息地铺向象征着权力之巅的明堂。

林昭然送走了最后一位来汇报的下属,屋子里终于安静下来。

白日里的喧嚣与智斗仿佛潮水般退去,只留下她一个人,和一室的寂静。

她走到窗边,推开窗,晚风带着一丝凉意拂面而来,她深吸一口气,胸口那股熟悉的暖流依旧平稳地流淌着,压制着一切病痛的迹象。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展。

然而,当她阖上双眼,准备享受这片刻的安宁时,一种极其细微的感觉,从意识的深处浮了上来。

那不是疼痛,也不是寒冷,而是一种……被注视的感觉。

仿佛在沉沉的夜幕之后,在无垠的梦境边缘,有一双眼睛,正隔着时空的壁垒,静静地凝望着她。

那目光没有敌意,却带着一种古老的、无法言说的分量,让她体内的暖流,也随之轻轻颤动了一下。

喜欢破帷请大家收藏:dududu破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