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破帷免费 > 第218章 草知道该往哪儿长(第1页)

第218章 草知道该往哪儿长(第1页)

林昭然沿着江滩走了半宿。

脚下的麻鞋早已湿透,每一步都像踩在旧年的梦里。

她不知道自己还能走多远,只知道必须走到有人记得“问”字的地方。

晨雾未散时,她的麻鞋尖触到了一片湿润的泥地,泥土微陷,带着夜露的凉意从鞋底渗上来。

那片嫩芽就长在茅屋前,蜷曲的草叶上凝着露珠,在薄光中泛出银白的微芒,像谁用沾了露水的笔在地上写了个“问”字。

风极轻,草尖颤动,露珠顺着叶脉滑落,“嗒”一声滴进泥坑,洇开一圈细纹,倒像是字的笔画在呼吸——那声音清得几乎听不见,却在她耳中放大成春塾墙根下炭笔划过土纸的沙沙声。

她蹲下身,指尖刚要碰草尖,又顿住——三年前在春塾教孩子们画启蒙阵时,她也是这样,怕指尖的温度惊着那些歪歪扭扭的炭痕。

那时孩子们的手背粗糙,指甲缝里嵌着黑灰,一写字就蹭得袖口乌。

草叶却自己颤了颤,露珠滚落,正落在她手背上。

凉意如丝,顺着腕骨爬进心口,激起一阵久违的战栗。

她这才现草根处缠着片指甲盖大的陶片,边缘磨得圆滑,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沾着暗红的酒渍,还微微反光。

是“忘问醪”的瓮碎了?

她记得离开村子那天,老厨子拍着酒缸说“这瓮要是散了,就当给问字铺路”。

三年来她以为只是戏言,却不曾想,竟真有人把碎陶裹进草种袋,托北上的船夫顺江捎来——如今它静静卧在草根下,像一句迟到的回答。

“先生——”

童声像银铃撞碎晨雾,清亮得让人心头一颤。

林昭然猛地抬头,见七八岁的孩童们举着草茎从江湾转出来,草茎尖挑着沾露的野花,花瓣上水珠滚动,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虹彩,排成歪歪扭扭的一列。

领头的小女娃捧着个泥人,泥人脸上还沾着未干的泥点,可那细眉细眼,分明是照着她的模样捏的——鼻梁略高,嘴角微抿,连左颊那道旧疤都依稀可辨。

“何为不敢问?因怕问后无路。”孩子们齐声念诵,声音清亮得像新出的竹笛,尾音在江面上荡开,惊起几只水鸟扑棱棱飞起。

林昭然喉头紧,想起春塾墙根下那些被夜露洇软的炭字,想起自己走的那天,有个小娃追着桑林跑,把写着“先生要去哪里”的桑叶塞进她手心,叶片还带着树汁的黏腻。

此刻泥人被小女娃举得高高的,泥人的袖角还沾着草汁,绿痕斑驳,像她当年在破庙写《男女辨》时,被雨水打湿的青衫。

她后退半步,隐进茅檐下的阴影里,指尖不自觉抚过袖口——那里早已没有布料的粗粝,只剩风穿过的空荡。

小女娃往前探了探,泥人的脸擦过草叶,草叶上的水珠落下来,在泥人额间点了个亮斑,像一滴未落的眼泪。

林昭然摸了摸怀里的布囊——里面还剩最后一份《骨问录》残页,是她在南荒破庙熬夜抄的,纸边被油灯烤得微卷,指尖拂过时出细微的沙响,像风吹过枯叶。

“阿姐看!”有个小男娃突然指着茅屋后的山坡,“那石头底下能种字吗?”

林昭然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

山岩下有块平整的青石板,石边的土松松的,像是被野鼠扒过,还留着几道浅爪痕。

她摸出布囊里的残页,又捡了块鹅卵大的石头。

残页埋进土时,纸角擦过她的掌心,粗糙得像春塾孩子们的手背——那些总在墙根写字的手背,指甲缝里永远嵌着炭灰。

“土会记得。”她低声说,把石头压在土堆上。

风掀起她的裙角,露出脚边刚冒头的“问”字草,草叶轻扫过她的脚踝,微痒,像谁在偷偷拽她的衣角。

她起身掸去衣摆尘土,望向江面。

晨雾渐薄,几缕炊烟自对岸升起。

她知道不能再留——若要在落日前赶到驿站,此刻就得动身。

日头升到竿头时,林昭然在江边遇到个戴斗笠的商贩。

商贩的褡裢里散出股熟悉的墨香,她凑近些,见褡裢内层缝着个布包,布包上绣着“问”字,针脚歪歪扭扭,倒像是村妇们连夜赶工的。

“这是南荒来的草籽。”商贩见她打量,掀开斗笠笑,“客官没听说?现在南来北往的马帮,都在马鞍上挂草编的‘问’字。说是马蹄带草籽,落地就长‘问’草——官府要拔,百姓倒护着,说这草比人还金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