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破帷的拼音 > 第82章 砖沉史海(第2页)

第82章 砖沉史海(第2页)

他不是在送档,而是在传火。

这些素不相识的百姓,这些以最原始方式对抗遗忘的普通人,与他和林昭然,正做着同样的事。

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在他胸中激荡,像潮水般涌起,几乎要冲破胸膛。

抵达皇史宬后,气氛陡然森严。

高墙矗立,朱漆斑驳,守卫林立,铁甲在身,目光如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腐的纸墨味,混合着樟脑与尘埃的气息,吸入肺中,仿佛能尝到时间的锈味。

监官核对着文书,内侍们则忙着清点、搬运,脚步声在空旷的廊下回荡,像钟摆般规律而冰冷。

程知微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借着指挥手下搬运箱子的机会,悄然脱离了监官的视线,闪身进入了堆放档案的库房。

库房幽深,一排排书架如沉默的碑林,竹简与卷轴层层叠叠,指尖拂过,带起细微的尘埃,在斜射进来的光柱中如金粉般飞舞。

他记得林昭然的嘱咐,直奔最深处的“礼制类”书架。

趁着一名老内侍转身去取登记簿的短暂间隙,他迅将那块“空砖”从怀中取出,砖身尚有余温,触手微烫。

他将其塞进了书架最底层,压在了一堆无人问津的废弃竹简之下,竹简粗糙的边缘摩擦着粗布,出“窸窣”声。

做完这一切,他若无其事地走了出来,在监官递来的登记簿上,提笔在末尾添上了一行伪注:“贞和残砖,无字,待考。”

墨迹在黄纸上缓缓晕开,字迹工整,理由充分,完美地融入了这浩如烟海的官样文章之中。

(新增过渡句:就在程知微马车驶出皇城之时,一道密信正穿过重重门禁,直抵相府深处,像一粒火种,悄然埋入灰烬。

归途中,程知微坐在颠簸的马车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车厢木板咯吱作响,马蹄敲击青石,节奏缓慢而沉重。

他轻轻抚摸着袖中私藏的《明堂策》副本,纸页薄而坚韧,边缘已微微卷起,那是无数个夜晚誊抄的痕迹。

那是林昭然让他无论如何也要留下的火种。

他低声对自己说,也对这满城被压抑的灵魂说:“史若失语,我便做那道裂缝。”

三日后,相府。

沈砚之正临窗批阅公文,窗外竹影婆娑,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心腹孙奉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递上一份密报,纸页微颤,似有风动。

沈砚之展开一看,眉头微蹙:“皇史宬近日收录一批前朝残档,内有无字焦砖?”

“是。”孙奉低声道,“此事极为蹊跷,乃是下官安插在皇史宬的眼线现的。那砖来历不明,却被记在了档上。”

沈砚之的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出沉闷的“笃、笃”声,像更漏滴落,敲在人心上。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你亲自去查证,我要知道所有细节,尤其是那块砖的样子和存放的位置。”

半日之后,孙奉去而复返,神情比之前更加凝重:“相爷,查清楚了。那砖无铭,无款,通体无字,只有一道从上至下的灼痕。最关键的是,它的存放位置,恰好在《贞和焚书录》原件的正下方。”

《贞和焚书录》!

沈砚之的动作停住了,笔尖悬在纸上,一滴墨汁缓缓坠落,晕开成一朵乌云。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孙奉几乎以为他睡着了。

忽然,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问道:“我问你,贞和年间,那场焚书,起因何在?”

孙奉不敢怠慢,立刻回答:“回相爷,因当时有儒生倡导‘民学’,四处讲学,声称‘道在野,不在庙堂’,触怒了当时的权臣,遂下令焚毁其所有着述,坑杀学子数百人。”

“道在野……”沈砚之抚着额头,喃喃自语。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如今,又有一块无字之砖,压在了记录那段历史的《焚书录》之下……”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庭院中被风吹得摇曳的竹影,“孙奉,你说,这是天意,还是人为?”

孙奉低下头,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他只知道,相爷的语气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沉的、几乎让他感到畏惧的探究。

夜色如墨,沈砚之换上一身便服,在孙奉的陪同下,亲自来到了皇史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