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破帷和巾帼混音 > 第214章 你走过的路开始自己长草了(第1页)

第214章 你走过的路开始自己长草了(第1页)

林昭然是在晨雾未散时踏上那条旧路的。

麻鞋尖触到青石板的刹那,她顿住了。

三载前这里还铺着新凿的条石,她总嫌太硬硌脚,如今石缝里钻出的野蒿已漫过脚面,叶片上沾着露珠,碰一下就顺着裤管爬进踝骨,凉丝丝的,像极了当年小桃偷塞给她的薄荷糖——那股清冽仿佛还在舌尖打转,带着一丝微刺的甜意。

风从山脊滑下,拂过耳际,送来草叶摩擦的沙沙声,如同细笔在纸上轻划;她低头,看见自己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又缓缓融入灰白色的晨霭中。

“阿昭姐看!”扎双髻的小姑娘从草窠里钻出来,辫梢沾着草籽,手指往石缝里一戳,“这草长得像‘问’字!上头那一横是草叶,中间一竖是茎秆,底下的口字——”她蹲下来扒开草叶,露出几根交缠的细根,“看,根须绕成小方格子!”她的声音清脆,像露水滴在瓦片上,惊起一只藏在蒿丛中的蚱蜢,振翅飞去,留下一串细微的颤音。

林昭然顺着她的指尖望去。

野蒿的茎秆笔挺如竖,叶片向两侧舒展成横,最底下的草根竟真在石缝里盘出个方方正正的“口”,整株草的轮廓,赫然是个墨笔写就的“问”。

她蹲下身,指尖抚过草茎——茎上有细绒,触感微痒,像是有人用羽毛轻轻搔着记忆的神经。

草汁沾在指腹上,带着山野特有的清苦,却又混着一丝甜——像极了当年她教孩子们用野菊熬的识字汤,那味道曾弥漫在整个旧塾,暖了整个秋天。

她顺着手感往下扒,碎石簌簌落进指缝,粗糙而温润,忽然触到一团柔软的纤维。

是《梦问篇》的起句。

草根竟将竹简书帛的纹路复刻进了泥土里。

“天地何问?”四个字的草茎交缠成竹简的编绳,“草木自答”的根须则是墨痕的走向,连她当年写坏的那笔“问”字右上的小钩,都被草叶的卷尖分毫不差地摹了去——那处曾被她懊恼地圈红,如今却被自然温柔地接纳,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先生?”小姑娘见她怔,伸手拽她衣袖,布料摩擦出窸窣声,“阿婆说这草会说话,昨夜我听它念‘幼者何学’,和您教的书一模一样!”那稚嫩的声音与风中的草响交织,竟让她恍惚听见多年前课堂里的齐诵:“天地何问?草木自答;幼者何学?人心自答……”

林昭然的喉结动了动。

三年前她离开旧塾时,曾将未刻完的《梦问篇》残稿埋在杏树下,怕被巡城卫搜走。

此刻泥土里翻涌的,哪里是野草?

分明是那些被她揉皱的纸页、被雨水泡烂的竹简,顺着草根重新活了过来。

这时,远处传来马蹄踏碎落叶的闷响,由远及近,惊飞了一群山雀,翅膀扑棱声划破寂静。

“昭然姑娘!”山路上传来信差的喊喝,嗓音粗粝却熟悉,“程大人的快马,说是有紧要事!”

她站起身,裙角沾了两把湿泥,黏腻地贴在小腿上。

信差翻身下马时,怀里的竹筒还带着马背上的余温,封蜡是程知微惯用的靛青,边缘压着半枚“微”字私印——他从前总笑说,这是怕她嫌字丑,故意拿印子遮丑的。

展开信笺,程知微的字迹比往日更潦草,墨点溅在“京西古道”四个字上,像滴未落的泪:“废驿墙垣生藤,纹似影问绡暗纹。夜宿闻风诵《求问诏》,凿壁无符,老卒言三年前有南荒客歇此,坐了一夜。”

林昭然的指尖在“南荒客”三个字上顿住,皮肤微微烫。

三年前的冬夜,她为躲追捕扮作货郎,确曾在京西驿站歇过一晚。

那时她裹着破棉袄蜷在墙根,就着灶火抄《求问诏》,墨迹未干便被冻成冰碴,咯吱作响,最后只能撕了半幅衣襟包着残稿塞进墙缝。

原来她走后,那半幅衣襟上的字,竟顺着砖缝爬进了藤蔓里。

她闭眼片刻,山风穿过杏树枝桠,出低语般的响动。

她仿佛又听见那个雪夜里,自己一边呵手搓墨,一边低声问:“这天下,真有人愿意听百姓之问吗?”

暮色漫上旧塾的杏树时,林昭然独自坐在当年的讲台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