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破帷和巾帼歌曲有什么不同吗 > 第30章 丝线入尘(第2页)

第30章 丝线入尘(第2页)

那曲调质朴得如同乡间童谣,却带着一股哀而不伤、引人自省的奇特力量。

它不像靡靡之音那般勾人沉溺,也不似慷慨战歌那般催人激昂,它只是静静地流淌,钻入每一个听者的耳朵,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很快,街边的孩童们便学会了这支曲子,用清脆的童声哼唱着自己填上的词:“师不在高堂,在心里;道不全在书,在人行。”

这股风潮自然惊动了顺天府。

周砚修听闻报告,眉头紧锁,只觉此事诡异,立刻命令差役驱散吹笛之人。

嵇元度在被捕前,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乞儿正眼巴巴地望着他手中的笛子。

他趁着差役推搡的瞬间,将笛子连同一张揉成一团的曲谱塞进了乞儿怀里,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低语:“去国子监,吹给那些守门的人听。”

国子监外,韩霁成了最扎眼的一道风景。

他将林昭然的七个问题,一笔一划刻在一块半人高的木牌上,就那么沉默地、日日高举在国子监朱红的大门前。

他一言不,任凭来往的监生或鄙夷、或好奇、或愤怒地打量。

起初,监生们只当他是哗众取宠的疯子,嗤之以鼻。

可三日下来,那七个问题就像烙印一样刻进了他们的脑海。

终于,有三个年轻的监生,在经过木牌时,忍不住停下脚步,悄悄拿出纸笔,将那七问抄录了下来。

此事很快传到了裴仲禹耳中。

他怒不可遏地冲进司业房,对着谢云谏的背影厉声斥责:“谢云谏!你身为司业,为何容许此等狂生,将这等惑众之言立于学宫之前!国子监的颜面何在?圣人教化的威严何在?”

谢云谏缓缓转过身,他看起来比前几日更加清瘦,眼神却异常平静。

他微微低头,语气恭敬却不容置喙:“回禀祭酒大人,他未曾喧哗,未曾拦路,更未曾言一句违制之语。他只是立在那里,举着七个问题……大周律法,并未禁止‘问’。”

“你!”裴仲禹气得拂袖而去。

暗处,一直观察着局势的周砚修,却在心中默默记下了一笔:林昭然,未动一兵一卒,却已令这京城人心自乱。

这盘棋,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夜色深沉,米行后院的小屋里,烛火摇曳。

林昭然强撑着一口气,靠坐在床头。

郑十七、柳明漪,以及刚被放出、脸上还带着几道淤青的嵇元度都已到齐。

他们带来的消息,像一股股暖流,注入林昭然冰冷的四肢。

“城西的街童,已经能完整地背出三条问题了。”

“女塾的夜读会,昨夜已有近百人,还有人偷偷把抄录的《女人也敢问》带回了夫家。”

“国子监里,为那七问,已有监生私下辩论,争执‘道统是否可变’。”

这时,阿砾从门外闪身进来,呈上一张字条,是陆令昭的手书:“丝已入尘,风自会吹远。”

林昭然看着这八个字,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一瞬。

她接过郑十七递来的笔,颤抖着在那本《残稿》的末页,添上了最后一句话:“思想,从来不靠禁令存活,而是靠人心记得。”

写完最后一个字,她再也压抑不住,喉头猛地一甜,一口心血喷涌而出,将纸上“人心记得”四个字染得殷红刺目。

可她却笑了,苍白的脸上绽开一个近乎灿烂的笑容。

“够了……这就够了……”她轻声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明亮,“他们已经……开始自己问了。”

窗外,第一缕晨光穿过陈旧的瓦隙,像一道金色的利剑,劈开黑暗。

光束精准地照在桌上那七张被无数人传抄过的问纸上,那一个个问题,在晨光中仿佛被镀上了金边,如金线穿珠,熠熠生辉。

整个京城,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这张无形的网所笼罩。

天光大亮,寻常的叫卖声似乎都比往日低了几分,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寂静与躁动。

寻常百姓、贩夫走卒、青衫士子、深闺妇人,他们的脚步不约而同地,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国子监。

郑十七站在米行二楼的窗边,看着街上那股沉默而坚定的人潮,激动得声音都在颤。

他猛地回头,望向床上气息微弱却双目明亮的林昭然,一字一句地道:“昭然,时候到了。全城的人,都在等着。”

他们等的不是一场辩礼,也不是一个结果。

他们在等一个答案。

不,他们是在等,当那七个已经刻在他们心上的问题被公之于众时,这朗朗乾坤下,究竟有谁,敢于作答。

喜欢破帷请大家收藏:dududu破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