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破帷和巾帼歌曲有什么不同吗 > 第74章 影落玉阶(第2页)

第74章 影落玉阶(第2页)

“赵主事。”一个温和而低沉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带着夜风的凉意。

赵元朗猛地回头,看到了站在阴影里的同僚,程知微。

程知微悄然上前,声音压得只有两人能听见:“你毁得了一盏灯,可毁得了这万千盏灯背后的万千人心否?”

赵元朗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最终,他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猛地一甩衣袖,转身愤然离去。

只是那背影,再无平日的刚直挺拔,步履踉跄,仿佛背上压了一座看不见的大山。

政事堂内,灯火通明。

沈砚之指尖捻着一份关于漕运的奏章,羊皮纸的粗糙触感在指腹划过,目光却久久无法聚焦于其上。

窗外那沉默的光河,即便隔着高高的宫墙,其存在感也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内侍孙奉脚步轻悄地走进来,靴底几乎不触地,声音压得比蚊蚋还低:“辅大人,西市的百姓也动了。他们手持‘静火图’灯笼,正沿着御道缓行,已经……已经快到宫门之外了。”他咽了口唾沫,喉结滚动,补充道,“守门的禁军未敢阻拦,因为……因为带头的,皆是些老弱妇孺。那些灯,不照路,只照亮他们自己。”

沈砚之手中的奏章缓缓滑落,掉在名贵的紫檀木案上,出一声轻响,如同心弦断裂。

他站起身,在巨大的书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踩在权力的顶峰,却又仿佛踩在摇摇欲坠的冰面上。

他忽然停下,问道:“孙奉,前朝史书中,可有过‘万人持灯不语’的典故?”

孙奉躬身答道:“回大人,奴婢曾听讲书先生说过。贞和末年,有儒臣为天下女子请开女学,不被采纳。于是京中百名儒生于冬至夜,手举素灯,不一言,绕宫城三匝。当时的皇帝感其诚心,最终允了此事。”

沈砚之默然。

贞和皇帝感其诚,可他沈砚之,感受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儒臣请愿,所求明确;而今夜的百姓,却什么都不求,他们只是在照亮自己,也照亮……那些藏在黑暗中的东西。

他沉默了许久,忽然对孙奉道:“去,将缴获的那盏‘静火图’灯笼取来,点上。”

很快,一盏同样的灯笼被置于他的案前。

烛火燃起,光线柔和地向四周散开,映亮了桌面,映亮了沈砚之深邃的眼眸。

他伸出手,在灯笼与墙壁之间晃了晃,墙上果然没有他手掌的影子。

光线被巧妙地聚合,向内,而非向外。

“若光不照人,只照己心……”他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无人能懂的疲惫与茫然,“我这些年,究竟是在为这天下掌灯,还是在为自己藏火?”

破庙之内,林昭然静静听着暗桩传回的关于宫门前的消息。

当听到沈砚之并未下令驱散,反而命人取灯细看时

她唤来一直侍立在侧的守拙:“前朝‘持灯请愿’一事,当年可有‘影录’一类的记述留存?”

守拙是她的“书库”,闻言立刻从随身携带的包裹里取出一册泛黄的古旧册子,正是《贞和夜灯记》。

他翻到其中一页,指给林昭然看。

上面用蝇头小楷清晰地记载着:“……时,百官立于朝堂,见宫外灯火连天,人影幢幢,皆落于身后。帝问:‘众卿何以为影?’无人能对。后有御史死谏,言:‘君为光,臣为形,光正形直。然今灯在民,影在我,是因我等身为光前之障,遮蔽圣听,阻断民情也。’帝默然,次日,诏开女学。”

“好一个‘身为光前之障’。”林昭然眸中闪过一丝冷光。

她对韩霁道:“将这一条抄录下来,不必署名,也不必用我们的渠道。寻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儒生,让他明日一早,就当是伸冤的状纸,投入都察院的信箱。”她又取过笔,在纸条末尾添上一句,“灯可灭,影不消。官不自省,民必代照。”

翌日清晨,程知微踏入礼部官署,只觉气氛压抑得喘不过气。

同僚们个个面色沉郁,低头做事,连平日里最爱高谈阔论的几人也噤若寒蝉。

他走到自己的案前,不经意间一瞥,竟看到昨日还怒不可遏的赵元朗,其书案一角,赫然也摆着一盏“静火图”灯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灯笼里的烛火已经燃尽,只剩一缕青烟,幽幽盘旋,带着一丝焦纸的苦味。

但那“持灯照心”四个字,却在晨光下异常清晰,仿佛被重新点亮。

程知微心中巨震,他忽然觉得揣在袖中的那本《飞言录》滚烫无比。

他取出册子,翻到昨夜匆匆记下的那页,只见“影在心”三个字,在从窗外透进来的光线下,竟似被点亮了一般。

沉默许久,他终于提起笔,在那三个字后面,一字一顿地续写道:“今夜万灯齐明,非为求恩,乃为自明。光至,影现,无可避,无可藏。我若再默,非畏其祸,乃畏此光。”

笔锋落下,窗外,昨夜巡灯的余火虽已熄灭,但那份沉默而坚定的力量,却如漫天星辰,悄然点缀在每个人的心头。

紫宸殿高高的台阶上,沈砚之负手而立。

宫门外的灯火已在黎明前渐渐散去,但那片由无数灯影汇聚而成的巨大阴影,仿佛烙印在了青石板上,斑驳陆离,其尖端无一例外,尽数指向他所在的这座权力中枢。

他手中的玉笏,此刻感觉沉重如铁,仿佛压着的不是朝堂的威严,而是万千沉默的影子。

孙奉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声音比风还轻:“大人,今晨卯时,已有三名六部的小吏,主动向都察院呈报了‘灰册’的存本,称……不愿再为虎作伥,藏匿罪火。”

沈砚之缓缓闭上眼睛,良久,才出一声几不可闻的低语:“若万民之影,皆落于这玉阶之上……我坐的这把龙椅,究竟是承天之命,还是蔽日之光?”

风过宫檐,吹动了他宽大的袍袖。

那座象征着无上权力的殿宇,在晨曦中投下巨大的阴影,而昨夜那星星点点的灯火,仿佛早已化作无形的水脉,正悄无声息地,一点点渗入它的根基。

喜欢破帷请大家收藏:dududu破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