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清开局我是恭亲王 > 第84章 编撰护理伦理规范(第2页)

第84章 编撰护理伦理规范(第2页)

【案例对照】:反面(老护理员刘婶不愿学新规范,说“老法子够用”),正面(玲儿主动学江南工匠护理,还教给其他学员)。

知错就改:“做错了(如包扎不牢、说错护理法子),要立刻道歉,及时改正,别找借口,更别瞒着。”

【解释】:瞒错会害病患,道歉改正,百姓才会继续信任;

【案例对照】:反面(学员包扎不牢,还说“是病患动了”),正面(吴丫头说错烫伤处理,立刻道歉,重新教病患)。

最后,规范划定“道德底线”(条),明确护理员“绝不能做什么”:

不推诿病患:“不管病患多脏、病情多麻烦,都不能说‘别来找我’‘我不会’,实在不会的,要找能帮的人,不能把人赶走。”

不误导用药:“不能为了让病患多来,故意说‘你这病要治半年’‘这药要多买’,要按实际情况说。”

不利用职权谋私:“不能用护理员的身份,跟百姓要东西、让百姓帮忙干活,更不能收了好处就优先给人办事。”

规范初稿写好后,江兰让春桃抄了十份,分给各护理所、合作医馆和太医院,征求修改意见。太医院的王太医提了“加入‘尊重主仆界限’”——清代主仆等级森严,护理员若对主子过于随意,会惹麻烦。江兰据此补充:“对皇室、官员家眷护理时,要守礼仪,但病情处理上仍需平等,不能因是主子就简化步骤,也不能因是仆人就敷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合作医馆的王掌柜建议“明确收礼登记流程”,江兰就加了“收礼后要在‘礼品登记册’上写‘日期、送礼人、礼物、是否退还’,每月交护理坊核查”。百姓代表张婶则说“希望规范能贴在护理所墙上,让大家都能看,也好监督”,江兰当即决定“每间护理所都贴一份大字版规范,用红笔标重点”。

待规范定稿并吸收各方意见补充完善后,江兰为确保落地效果,制定了“三步走推行法”:先培训、再考核、后督查。

第一步是“全员培训”,江兰亲自授课,每天辰时在护理坊大屋开讲,分批次教o名护理员。第一堂课讲“平等待患”,她把南城老乞丐的案例搬出来:“那老乞丐冻得手都肿了,李丫头躲着不见,可你们知道吗?他攒了三个月的铜板,就为了给孙子治冻疮。咱们要是嫌他脏,他孙子的病怎么办?百姓来护理坊,是信咱们,不是来看咱们的脸色。”

有老护理员刘婶小声嘀咕:“俺们以前没学过这些,万一忘了怎么办?”江兰笑着递过“口袋版规范”——用粗布缝的小本子,上面抄了核心条款,能揣在怀里:“忘了就拿出来看,刚开始难,多记几次就熟了。咱们护理员的手,是治病的手,不是分高低的手。”

为了让培训更生动,江兰还搞了“情景模拟”:让学员扮演“穿绫罗的小姐”和“穿补丁的乞丐”,模拟“同时来治烫伤”的场景。一开始,扮演护理员的吴丫头下意识先去帮“小姐”,江兰立刻喊停:“你们看,这就是没学规范前的本能——但小姐和乞丐的烫伤,疼是一样的,该先帮谁?看谁的伤更重,不是看谁穿得好。”

第二步是“考核上岗”,培训结束后,每个护理员都要考“规范问答”和“情景实操”。问答考“收了银钗该怎么办”“看到同事推诿病患该怎么做”;实操考“同时面对工匠和官员家眷的伤口,怎么处理”“百姓送鸡蛋该怎么回应”。

刘婶一开始没考好,问答错了“隐私保护”的条款,实操时还差点对“官员家眷”简化包扎步骤。江兰没批评她,而是让她跟着玲儿学了三天,玲儿带她去南城护理所,亲自示范“给老乞丐擦药、给官员家眷包扎,步骤分毫不差”。刘婶看着玲儿耐心的样子,又想起自己以前的敷衍,红着脸说:“江姑娘,俺知道错了,往后一定按规范做,不看穿着待人。”

第三步是“日常督查”,江兰派了o名“规范督查员”(从优秀护理员里选),每天去各护理所巡查,看护理员是否按规范做,还在每个护理所门口设了“百姓反馈箱”,让百姓写“护理员有没有守规范”。

督查第一天,督查员就现西城的王丫头给工匠包扎时,还是没按“分段包扎法”来。江兰立刻去了西城护理所,当着王丫头和其他护理员的面,重新演示:“你看,工匠要握锤干活,你不按分段法绑,他一用力,纱布就松了,伤口又会渗血。这不是麻烦,是对他的活计负责。”王丫头看着工匠手上松垮的纱布,又看了看江兰演示的牢固包扎,羞愧地低下了头:“俺以后再也不省步骤了。”

推行半个月后,变化渐渐显出来:

护理所里,再没人躲着脏病患,刘婶甚至主动帮老乞丐暖手,再擦冻疮药;

收礼的少了,吴丫头推不掉百姓的鸡蛋,就登记后分给其他病患,百姓笑着说“护理坊的丫头真是实心眼”;

隐私泄露没了,小莲给女子护理时,会特意拉个布帘,其他护理员也不会凑过来听;

操作敷衍的少了,王丫头给工匠包扎时,不仅按分段法,还会多叮嘱一句“别太用力,伤口好得快”。

推行满一个月,江兰专门梳理了“规范成效统计”,各项数据都有显着提升:

百姓满意度:从之前的八成五,涨到九成八,收到的感谢信比上月多了二十封;

失范案例:推诿病患、简化操作、泄露隐私的案例,从每月十例降到零例;

护理失误:因操作敷衍导致的失误,从每月七例降到一例;

口碑传播:文兴堂的王掌柜说“现在百姓都传‘护理坊的丫头不仅会治病,还心善’,来买护理手册的人更多了”。

太医院的周院判特意来护理坊,手里拿着太医院的“医家十要”:“江诰命,您这《护理伦理规范》太实用了!太医院打算借鉴,编一本《医护伦理合编》,往后大夫和护理员一起守规矩,医疗口碑肯定更好!”

更让江兰惊喜的是,胤禛从苏培盛嘴里听说了规范的成效,特意召见她。养心殿内,胤禛翻着《护理伦理规范》,笑着说:“你这规范编得好,既懂技术,又懂人心。以前朕总怕护理坊规模大了会乱,现在有了这规范,朕放心了。这不仅是护理坊的规矩,更是新政民生的‘民心规矩’——百姓信护理坊,就信新政能帮他们,这比派多少官员宣讲都管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兰躬身谢恩:“皇上谬赞!这都是护理员们肯学、百姓肯监督的功劳。往后奴婢会把规范教给地方调研团,等地方护理分坊建好,也推行这规范,让全国的百姓都能享受到‘守规矩、心善’的护理。”

离开养心殿时,雪又下了起来,却挡不住护理坊门口热闹的景象。百姓们排着队,有的手里拿着感谢信,有的提着刚煮好的姜汤,要送给护理员。卖菜的张婶看到江兰,笑着喊道:“江姑娘,您编的那规矩真好!现在护理的丫头待俺们像家人一样,俺们都信您!”

江兰笑着点头,心里满是踏实——编写《护理伦理规范》,不仅解决了当下的管理问题,更给护理坊的长远展立了“根”。以前她靠技术打开局面,现在靠伦理守住口碑;以前她是“技术推动者”,现在是“行业制度构建者”——这离她“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回到护理坊,江丫蛋正带着新学员学规范,小黑板上写着“平等待患,不看穿着”,学员们认真地记着笔记。春桃抱着刚整理好的“地方规范推广版”进来:“姑娘,调研团的玲儿来信,说江南工匠盼着规范能早点教过去,他们也想让当地护理员守规矩。”

江兰接过信,看着上面“江南百姓盼规范”的字样,嘴角露出笑容。她知道,《护理伦理规范》不仅是京城护理坊的“规矩”,更会成为全国护理分坊的“范本”——未来,随着护理网络向江南、西北、山东延伸,这份规范会带着“平等、责任、廉洁”的理念,走进更多州县,走进更多百姓的生活,让清代护理不仅有技术的温度,更有伦理的厚度。

夜色渐浓,护理坊的灯还亮着。江兰和春桃、江丫蛋一起,修订“地方规范推广版”,针对江南潮湿、西北干燥的特点,补充“护理时更需耐心,避免因环境差而敷衍”的条款。灯光下,三人的笔尖在纸上划过,写下的不仅是条款,更是对“让护理回归初心”的坚守,对“用规范推动行业进步”的执着,也是一个穿越者,在清代土地上,为时代变革埋下的又一颗坚实种子。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