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烛火明亮,映照着她手中那封密函的金色印记——那是皇帝近臣的私印,也是通往权力中心的一把钥匙。
但她知道,真正的钥匙,不在宫墙之内,而在人心之中。
夜风轻拂,林家作坊的灯火未熄。
春织立于库房前,手中轻抚着一只特制辣酱坛——坛底暗藏机关,内里夹层已被她亲手封入一册账目副本与一封亲笔信。
这是她思量多日后的一步险棋:不求直击要害,但求将真相悄悄送到该去的地方。
送信之人,是青溪县一位即将赴京述职的小吏。
此人曾因贪墨案被春织当众揭,却也因她举证详实、言辞恳切而免于重罚,自此对她心存敬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番他虽不知坛中何物,但见春织神色郑重,亦不敢怠慢。
“只须交至御膳房主事李大人手中。”春织低声叮嘱,“若遇盘查,便说是福兴里新研制的贡品辣酱。”
小吏点头应下,背负行囊消失在晨雾之中。
春织望着他远去的方向,缓缓吐出一口气。
这一封密函、一本账册,不是控诉,而是引子;不是刀锋,而是火种。
她要做的,是让那些躲在幕后的手,在争斗中自乱阵脚。
然而,朝堂之变,终究波及到了地方。
州府传来新令:原由福兴里直供的贡品辣酱,已更换为礼部侍郎府邸指定的另一家商户。
坊间议论纷纷,有说林娘子失宠,有说宫中有人作梗,更有几家商行蠢蠢欲动,意图取而代之。
局势骤紧。
春织却不动声色。
三日后,她亲自帖,设宴于福兴里正厅,请来了州府通判、仓曹、各大供货商、本地士绅等数十人。
席间,她身着素衣,面带浅笑,一一敬酒寒暄。
待众人落座后,她执杯起身,声音清朗如泉。
“诸位皆知,福兴里起于寒门,成于乡邻相助。今日能得朝廷青睐,非一人之力,乃众志所归。”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微沉:“然近日听闻贡品换商之事,坊间颇有传言。我林春织不敢妄议上意,却愿在此明言——福兴里虽不再直供,但仍愿倾尽技艺,协助新供应商稳定工艺、保障品质。毕竟,贡品不仅是面子,更是脸面,关乎百姓口碑,更系朝廷威仪。”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退让之意,又不失尊严体面,更将责任与技术共享之意铺陈开来。
通判听得频频颔,仓曹也连连称善。
几位原本跃跃欲试的商人,此刻反倒有些讪讪——林春织此举,分明是以退为进,既稳住了州府的态度,也让竞争者难以下手。
席间气氛缓和下来,众人对视一眼,心中各有盘算。
春织却已悄然坐回席位,端起茶盏,细细品味。
宴会散后,夜色渐浓,她独坐书房,翻阅着明日作坊的安排表。
忽有急促脚步声响起。
“禀娘子!”门外仆妇急道,“州府驿马飞驰而来,带来一道新令——‘林娘子即刻进京,面见天颜。’”
春织闻言,手指微微一顿,旋即恢复平静。
她缓缓合上账簿,抬眸望向窗外渐亮的东方天际。
京城,她曾去过一次,那次是为求生。
这一次,她是带着答案而去。
屋外鸡鸣初啼,晨光破晓。
霍砚昨夜刚从山中归来,正站在院门口,背着行囊,目光坚定地望向她。
“你打算什么时候出?”他问。
春织站起身,嘴角轻轻扬起:“越快越好。”
她已不再是那个被人收养的小女孩。
她是一个家族的顶梁柱,是一个产业的灵魂,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
而这一次,她将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那片她从未真正涉足过的权力之地。
喜欢寒门巧妇理家记请大家收藏:dududu寒门巧妇理家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