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浮世金娇传 > 第195章 青衫虽旧志犹存(第1页)

第195章 青衫虽旧志犹存(第1页)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云栖禅师圆寂后第七日,寺中举行了隆重的茶毗大典。那一天,天空澄澈如洗,远近信众蜂拥而至,将古寺外围得水泄不通。明心捧着师父那件洗得白的青衫,站在众僧前列,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却强忍着没有落下。

慧明长老主持仪式,他声音洪亮而庄严:“云栖师兄一生,由迷转觉,由觉转悟,由悟转证,终得大自在。此非结束,而是新生。”

火焰升腾时,奇异的事情生了——一道彩虹横跨天际,久久不散。更令人称奇的是,火化后的舍利中,竟有一颗形似含苞莲花的七彩舍利,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师父真的成就了。”明心喃喃自语,想起云栖生前常说的话:“修行不在形式,而在真心。若能真心忏悔,精进不懈,人人皆可成佛。”

舍利被供奉在寺中的舍利塔内,而那件旧青衫,明心仔细折叠好,收在自己的禅房中。每当夜深人静,他便会取出青衫,轻轻抚摸上面的补丁,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师父的体温与教诲。

一日,明心在整理云栖禅师的遗物时,现了一本装订粗糙的笔记,扉页上写着“忏悔录”三个字。他犹豫片刻,终究翻开了第一页。

“余少时聪颖,自负才高,视功名如囊中物。十九岁中举,二十岁进士及第,琼林宴上赋诗三十,名动京师。然年少得志,不知收敛,言语之间,已伤多人而不自知”

明心一夜未眠,将这本厚厚的笔记读完。里面详细记录了云栖禅师——当年的沈清澜——年轻时如何追逐名利,如何在官场中迷失自我,又如何为巩固权势而做出许多违背良心的事情。每一桩过错后面,都附有他出家后的反思与忏悔。

最让明心震撼的是,笔记后半部分,记录着云栖如何寻找那些曾经被他伤害过的人,或是暗中资助,或是匿名相助,尽其所能弥补过去的过错。

“师父从未逃避自己的罪业,”明心合上笔记,心中感慨万千,“他用后半生,一点一滴地偿还。”

次日清晨,明心带着笔记去找慧明长老。

慧明仔细翻阅后,长叹一声:“云栖师兄能得大自在,正是因他敢于直面自己的过去。这笔记,是他留给世间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长老,我们该如何处置这本笔记?”明心问道。

慧明沉思良久,道:“暂且妥善保管。待机缘成熟时,它自会挥应有的作用。”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明心已从那个稚嫩的小沙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知客僧。他谨记师父的教诲,待人接物平和宽容,尤其对前来忏悔的信众,总是耐心倾听,循循善诱。

这年春天,寺中来了一位特殊的香客——一位年仅二十岁的举子,名叫李文渊。他才华横溢,却因家境贫寒,屡屡受挫于科举。此次进京赶考,盘缠用尽,不得已前来寺中借宿。

明心安排他在西厢房住下,见他愁眉不展,便时常与他交谈。

“小生苦读十余年,自问才学不输于人,奈何家境贫寒,无钱打点,以致屡试不第。”李文渊叹道,“这世道,寒门再难出贵子。”

明心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应,而是讲起了云栖禅师的故事。

“那位官人年轻时,也曾以为功名富贵便是人生全部。他费尽心机,不择手段,终于位极人臣。可到头来,他现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

李文渊听得入神,追问道:“后来呢?”

“后来他散尽家财,出家为僧,用四十年时间忏悔修行,终得解脱。”明心看着李文渊,“施主以为,他这一生,何为得,何为失?”

李文渊默然不语。

当晚,明心取出云栖禅师那件旧青衫,来到李文渊房中。

“这是先师遗物,”明心将青衫递给他,“施主不妨一试。”

李文渊疑惑地穿上青衫,虽然宽大不合身,却莫名感到一种宁静与平和。

“明日便是放榜之日,施主不妨穿着这件青衫前去看榜。”明心意味深长地说,“无论结果如何,望施主记得:功名如浮云,本心才是真。”

第二天,李文渊穿着那件旧青衫前去看榜。这一次,他高中二甲第十八名,得以入选翰林院庶吉士。

惊喜之余,他猛然想起明心的话,心中豁然开朗:若是落第,自己是否会如三年前那般怨天尤人?如今高中,是否又会得意忘形?

他回到寺中,恭恭敬敬地将青衫归还明心,深深一揖:“多谢师兄点拨,文渊明白了。功名得失,不过外在;守住本心,方是根本。”

明心欣慰地点点头:“施主能悟到此理,先师在天之灵,也必感欣慰。”

李文渊离去前,明心送他一句云栖禅师的遗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但存济世心,何论位高低。”

带着这份领悟,李文渊踏上仕途。他谨记那件青衫带来的启示,为官清正,体恤民情,后来成为一代名臣。而每当面临重大抉择,他总会想起那个穿着旧青衫看榜的清晨,提醒自己勿忘初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