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浮世惊情 > 第199章 留与世人作镜鉴(第2页)

第199章 留与世人作镜鉴(第2页)

“今日在沈公林神医墓前,老夫想与诸位探讨一个问题:人生在世,究竟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学子们面面相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难以回答。

“功名利禄?”陆文清缓缓摇头,“沈公位极人臣,最终却主动求退。”

“青史留名?”他继续否定,“沈公曾说:‘身后名,不如生前真’。”

“那么,是情爱?”陆文清看向墓碑上并刻的两个名字,“沈公与林神医的情义确实感人,但林神医曾言:‘情爱虽重,非人生全部’。”

众学子陷入沉思。

陆文清从袖中取出一本手抄小册:“这是林神医晚年所作的《医心札记》,其中有一段话,或可解答这个问题。”

他翻开书页,读道:“医病多年,渐悟治病易,医心难。世人多病,病在贪嗔痴,病在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何以解之?曰:知足、感恩、宽容、放下。人生真谛,不在索取,而在付出;不在占有,而在经历;不在结果,而在过程”

春风拂过墓园的松柏,出沙沙声响,仿佛在应和着这段充满智慧的文字。

“林神医以医道喻人生,告诉我们:健全的心灵,才是幸福的根本。”陆文清合上书册,“而这,也正是沈林二位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面镜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你成为了什么样的人;不在于外界如何评价你,而在于你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个眉目清秀的年轻学子起身问道:“山长,如今朝中党争愈烈,学生将来若入仕途,该如何自处?”

陆文清赞赏地点头:“问得好。沈公对此早有论述。”他示意学子们看向《浮生鉴》的第四幅图——沈墨言在书房教导弟子,墙上悬挂着“清、慎、勤”三字。

“沈公晚年教导弟子:为官之道,在‘清’字。清非仅指廉洁,更指心境清明,不为外物所惑。其次在‘慎’,谨言慎行,明辨是非。第三才是‘勤’,勤于政事,心系百姓。”

他进一步解释道:“沈公曾说,倘若只知勤政而不懂清明,好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越是勤奋,可能错得越远。”

那学子追问:“若举世皆浊,独清又何为?”

陆文清神色肃穆:“这个问题,沈公在《独清录》中已有回答。”他命人取来另一份手稿,读道:“众人皆醉我独醒,非我之幸,乃我之责。既已清醒,当以己之清醒,唤醒沉醉之人,而非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清者自清,非为标榜,实为本分”

学子们听后,多有省悟。

夕阳西下,祭典即将结束。陆文清站在墓前,做最后陈词。

“诸位,今日我们缅怀沈公林神医,非为追思往昔,而为启迪今朝。他们的一生,如同一面明镜,照见人性的光辉与软弱,照见人生的得失与真谛。”

他指向远处层峦叠嶂的青山:“沈公曾言:‘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而人生如寄,忽然而已。’正因人生短暂,我们更应珍惜当下,明心见性,不负此生。”

“今日之会,望诸位谨记:以沈公之得失为镜,可知进退;以林神医之仁心为镜,可晓爱憎;以二人之情义为镜,可悟真假;以他们之生死为镜,可通有无。”

众学子齐声应诺,声震林樾。

祭典结束后,陆文清独自在墓前又停留了片刻。他轻抚墓碑,低声道:“沈公,林神医,你们留下的镜鉴,晚辈已尽力传递。愿这面明镜,能照破世间迷雾,指引后人前行。”

是夜,陆文清在灯下整理今日所用资料,准备编撰《浮生镜鉴》一书。他提笔在扉页上写道:

“人生如镜,镜中万象,无非己心。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沈公林神医之一生,尤是清明宝鉴,照见古今”

窗外,月华如水,静静地洒在书院的白墙青瓦上,洒在后山的墓园里,洒在西湖的碧波中。二十年的光阴,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又似乎一切都已不同。

那一面由沈墨言和林素问生命铸就的明镜,穿越时空,依然清晰地映照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得失荣辱。而他们的故事,他们留下的警醒与智慧,也必将如这亘古的明月,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道路。

正如陆文清在《浮生镜鉴》结语中所写:

“镜可照形,鉴可照心。愿后来者,常拭心镜,莫使蒙尘。面对沈林二公这面生命之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的一生,更是自己的选择与方向。如是,方不负先人苦心,不负此生为人。”

夜色渐深,墨言书院的灯火次第熄灭,唯留山长书房一灯如豆,与天上明月交相辉映,仿佛沈墨言与林素问那不灭的精神,依然在人间守望,为迷途者指引方向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