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浮世双娇传金盏被打家法是第几集 > 第184章 香火延续赖有人(第2页)

第184章 香火延续赖有人(第2页)

看着眼前这个与自己年轻时颇有几分相像的侄子,沈墨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沈家血脉,真的延续下来了!

当晚,沈府大摆宴席,为沈墨山接风洗尘。沈墨林的儿孙们齐聚一堂,恭听这位从未谋面的大伯讲述家族往事。

“我们沈家起于微末,先祖沈德荣原是农家子弟,因勤学苦读,高中进士,始入仕途。”沈墨山声音洪亮,仿佛回到了儿时听祖父讲故事的场景,“曾祖沈文渊官至礼部尚书,却一生清贫,去世时家中仅有陋室三间,薄田数亩。他常说:‘官不论大小,皆为民仆;财不论多少,但求心安。’”

年轻一辈听得入神,这些家族历史对他们而言,既陌生又亲切。

“祖父沈正清,一代大儒,辞官归乡,开办学堂,有教无类。他说:‘金银财宝,终有尽时;诗书传家,万世不竭。’我们沈家能历三百年而不衰,靠的就是这份精神传承。”

沈墨林接话道:“父亲也常如此教导我们。南迁之后,我们白手起家,从一小布庄做起,谨记祖训,诚信经营,才有了今日的家业。”

宴席结束后,沈墨林带兄长参观家宅。在后院深处,有一处僻静的祠堂,推门而入,沈墨山顿时泪流满面——祠堂正中的牌位上,赫然刻着沈家列祖列宗的名讳!

“朝廷平反后,我们便重建了祠堂。”沈墨林轻声说,“只是许多长辈的灵位,因不知生死,未能立全。”

沈墨山颤抖着点燃三炷香,跪在祖宗牌位前,重重磕了三个头:“不肖子孙墨山,今日归来,告慰列祖列宗,沈氏血脉未绝,香火有继!”

当晚,兄弟二人秉烛夜谈,互诉别后经历。沈墨山方知,明谦叔父南迁后不到十年便因病去世,临终前再三叮嘱子孙不忘沈家根本。墨林弟谨遵父命,艰苦创业,终在江南立足。

“兄长,这些年你是如何过来的?”沈墨林关切地问。

沈墨山长叹一声,讲述了自己逃亡北方的经历。他做过苦力,当过账房,后来因缘际会,得遇名师,学得一身医术,悬壶济世,也积累了些许家业。

“我终身未娶,就是怕连累妻儿。”沈墨山苦笑,“如今看来,是天意让我这一支断绝,好让沈家血脉由你们传承下去。”

沈墨林摇头:“兄长何出此言!你既归来,便是全家之福。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

次日,沈墨林召集全家,正式拜见沈墨山。看着眼前济济一堂的子侄孙辈,沈墨山老怀宽慰。

沈家长孙沈文彦尤其引起他的注意。这少年眉目清秀,气质儒雅,言谈举止间颇有祖父遗风。

“文彦正在明德书院读书,准备明年应试。”沈墨林介绍道,语气中不无自豪。

沈墨山点头称赞:“好,好!沈家儿郎,当以诗书立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沈府住下后,沈墨山渐渐了解了这个重获的家族。沈墨林不仅生意做得成功,更难得的是持家有道,教子有方。沈家“仁德堂”在江陵有口皆碑,不仅因为财富,更因为品德。

一日,沈墨山与侄子沈忆山巡视沈家布庄,见一老妇人因家贫无力购买冬衣,沈忆山当即命伙计取来棉布,赠与老妇人,分文不取。

“侄儿常如此周济穷人吗?”沈墨山事后问道。

沈忆山恭敬回答:“伯父,这是家父立下的规矩。沈家布庄每年冬季都会向贫苦人家赠送百匹棉布。家父常说,财富取之于社会,也当用之于社会。”

沈墨山欣慰地点头:“这正是沈家祖训‘德泽众生’的体现啊!”

然而,沈墨山也察觉到家业壮大背后隐藏的危机。一些年轻子弟渐生骄奢之气,对家族传统不以为然。有一次,他听见二房的小孙子抱怨:“祖父太过迂腐,如今乱世,有钱有势才是根本,整天讲什么仁义道德,有何用处?”

沈墨山深感忧虑。历史长河中,多少豪门大族因后代不肖而衰败?沈家历经大难,好不容易血脉得续,若因富贵而丧失根本,岂不辜负了上天的眷顾?

深思熟虑后,他请沈墨林召集全家,在祠堂举行隆重祭祖仪式。

香烟缭绕中,沈墨山站在祖宗牌位前,面向全家族人,声音庄重:

“今日我们沈家血脉重聚,实乃祖宗庇佑。然而,家族延续,不仅在血脉,更在精神。我沈氏一门,历三百年风雨而不倒,靠的不是财富权势,而是‘忠孝节义’四字家风。”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一辈。

“今日富贵,未必长保;今日权势,终有尽时。唯有立德修身,方可传家久远。”沈墨山声音哽咽,“你们可知,六十年前那场大难,我沈家百余人赴死,为何无人求饶?因为沈家人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这份骨气,才是沈家真正的传家宝!”

年轻人们低下头,面露愧色。

沈墨林接话道:“兄长说得极是。这些年来,我时刻不忘父亲临终嘱托:沈家可以无官无财,但不可无德无义。今日我们重振家业,更要牢记根本。”

祭祖仪式后,沈墨山开始着手整理家族历史,将祖训、家规一一记录下来。他还经常给年轻子弟讲述家族往事,让他们了解沈家的传统和精神。

在他的影响下,沈家年轻一代渐渐改变了态度,开始以家族为荣,以祖训为准则。

转眼三个月过去,沈墨山决定返回北方处理未尽事宜,承诺来年春天再回江南长住。

临行前夜,沈墨林将一枚玉佩交给兄长:“这是父亲遗物,原是一对,一枚随我,一枚本要留给兄长。今日物归原主。”

沈墨山接过玉佩,热泪盈眶。这玉佩他认得,是沈家嫡系长子的信物,原来叔父一直视他如己出。

“墨林弟,沈家有你,实乃大幸。”他紧紧握住弟弟的手,“我这一生,无愧于天地,唯一遗憾便是未能延续血脉。如今见沈家香火有继,死而无憾矣!”

沈墨林摇头:“兄长何出此言!你虽无亲生子女,但沈家子侄,皆是你的孩子。从今往后,你便是我们全家的大族长。”

次日,沈家全员送至江边。船帆将起之际,沈文彦上前一步,向沈墨山行大礼:“伯祖父,孙儿一定勤学苦读,光耀门楣,不负沈家先祖之望!”

沈墨山扶起少年,老泪纵横:“好孩子,沈家未来,就在你们身上了。”

船离岸边,沈墨山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亲人们,心中百感交集。六十年的孤独漂泊,终于在这一刻找到了归宿。

他从行囊中取出族谱,在“沈墨山”这一行下面,郑重地添上“沈墨林”及其子孙的名字。沈家的血脉,将通过这些名字,一代代传承下去。

“父亲,母亲,你们可以安息了。”他望着北方,轻声说道,“沈家香火未绝,而且必将生生不息,绵延万世。”

江风拂面,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湿润气息。沈墨山深吸一口气,感觉心中那块压了六十年的巨石,终于落地。

人生有大憾,亦有大幸。他失去了太多,但上苍终究待他不薄,让他在暮年重获家族,得见血脉延续。

“香火延续赖有人啊。”他喃喃自语,脸上露出了六十年来第一个真正释然的笑容。

江水东流,生生不息,如同家族血脉,绵延不绝。沈墨山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沈家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