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浮世双娇传金盏被打家法是第几集 > 第196章 后世评说任短长(第1页)

第196章 后世评说任短长(第1页)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云栖禅师圆寂三十载春秋流转,他的故事已如春风化雨,渗入大江南北。那件补丁累累的青衫,仍供奉在寺中舍利塔旁,每日受着香火供奉,也承受着形形色色的目光。

本净法师如今已是寺中住持,年近不惑的他,眉宇间颇有几分云栖禅师晚年的从容。这日午后,他正给弟子们讲解《金刚经》,忽闻山门外传来喧哗声。

“贫僧要见住持!这等欺世盗名之徒,也配受后人香火?”一个苍老而激动的声音穿透殿堂。

本净示意弟子继续诵经,自己整了整袈裟,缓步走出大殿。只见山门外站着一位白老僧,手持禅杖,面色愤慨。周围已聚集了不少香客,窃窃私语。

“阿弥陀佛,贫僧便是本净。不知师兄从何而来,有何指教?”本净合十施礼。

老僧冷哼一声:“老衲慧觉,来自五台山。特来问问,贵寺为何要将一个贪官污吏供奉为圣僧?”

此言一出,围观众人哗然。有年长的香客认出来者:“这不是五台山的慧觉长老吗?听说他年轻时与云栖禅师有过节”

本净面色不变,温言道:“师兄远道而来,不妨先到客堂用茶,慢慢说话。”

“不必!”慧觉长老挥杖直指舍利塔,“沈清澜年轻时结党营私、构陷忠良、负心薄幸,这些罪行,他自己在《忏悔录》中都写得明明白白。如此罪孽深重之人,死后竟被尊为圣僧,岂不是天大笑话?”

人群中议论纷纷。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高声道:“长老此言差矣!云栖禅师后半生精进修行,慈悲济世,早已赎清前罪。若论罪过,我等凡夫,谁人无过?”

慧觉怒目而视:“小施主有所不知,有些罪过,永远无法弥补!老衲的师祖,便是当年被沈清澜构陷致死的陈文正御史!”

这话如同惊雷,在场众人无不色变。本净也微微一怔,他记得师父明心说过,陈御史的后人早已与寺中和解,怎么

“师兄,”本净平静地问,“不知师兄与陈御史是何关系?”

“老衲俗家姓陈,陈御史正是老衲的曾祖父!”慧觉长老眼中含泪,“我陈家因他之故,家破人亡。先曾祖冤死狱中,高祖母投井自尽,祖父流落街头,受尽苦难。这些,岂是他后半生做几件善事就能抹杀的?”

这时,一位青衫书生排众而出,向慧觉深施一礼:“晚生陈继志,现任本省学政。若论亲疏,晚辈该称长老一声叔公。”

慧觉愣住了:“你你是志儿?我离家的那年,你才三岁”

陈继志转身对众人道:“诸位乡亲,这位确是在下叔公。然则关于云栖禅师与先祖之事,晚辈有不同见解。”

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云栖禅师在《忏悔录》中,对构陷先祖之事痛悔不已。他不仅暗中资助先祖父读书成才,更在晚年多次为先祖度。先祖父临终前曾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禅师能以余生赎罪,实非常人所能及。’”

“那是你祖父宽厚!”慧觉激动道,“可我永远记得,小时候祖母是如何以泪洗面,父亲是如何在贫困中挣扎”

“叔公说得是,”陈继志叹道,“然而若非云栖禅师相助,我陈家岂有今日?晚辈能读书入仕,全赖禅师当年资助之恩。先父为官清正,常教导晚辈:宽恕他人,即是善待自己。”

本净适时开口:“阿弥陀佛。慧觉师兄,可否移步说话?”

三人来到禅房,本净取出云栖禅师的《忏悔录》,翻到关于陈御史的章节。慧觉颤抖着接过,细细阅读,老泪纵横。

“师兄,”本净轻声道,“先师明心圆寂前曾交代:若陈御史后人仍有怨愤,可将此物交还。”

他取出一个木匣,打开后,里面是一封血书和一枚官印。

“这是当年陈御史在狱中所写的血书,以及他的御史官印。云栖祖师费尽周折才保下这两样遗物,一直珍藏,临终前嘱咐:若后人不能谅解,便物归原主。”

慧觉捧着血书和官印,泣不成声。那血书上是曾祖父的绝笔:“臣心可诛,臣节不可辱。愿以吾血,醒君王目。”

良久,他抬起头,泪眼婆娑:“三十年来,老衲心中块垒,今日方得释然。”

次日,慧觉在本净陪同下,来到云栖禅师的舍利塔前,虔诚上香。

“禅师,”他合十躬身,“往日恩怨,至此了结。”

这场风波虽然平息,却在当地引起广泛议论。茶楼酒肆中,文人墨客对云栖禅师的评价褒贬不一。

这日,省城最大的茶楼“望江楼”中,一场关于云栖禅师的辩论正在上演。

一位年轻举子拍案道:“要我说,这云栖禅师就是个伪君子!年轻时作恶多端,老了放下屠刀,就想立地成佛?若如此,天理何在?”

他对面的老者摇头道:“年轻人此言差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云栖禅师后半生精进修行,慈悲济世,度人无数,岂是伪字可以概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度人无数?”旁边一个商贾打扮的人插嘴,“我听说他年轻时负了那个叫素月的女子,害得人家孤苦半生。这等负心汉,也配称高僧?”

一位青衣女子闻言起身:“小女子便是素月祖母的侄孙女。祖母晚年常言,她早已原谅云栖禅师,且感谢他成全了她后来的平静生活。若当事人都已释怀,外人又何须愤愤不平?”

茶楼掌柜见状,忙打圆场:“诸位客官,各抒己见便好,莫要伤了和气。”

这时,一位一直沉默的中年文士开口了:“在下不才,曾为云栖禅师作传。依在下看来,禅师的一生,正印证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义。他的可贵,不在于他从无过错,而在于他敢于直面过错,勇于改过自新。”

他环视众人,继续道:“在座诸位,谁敢说自己一生清白,从无亏心之事?云栖禅师以余生赎罪,正是给了我等凡夫希望——无论过去如何,只要真心悔改,都有重获新生的可能。”

这番话引得众人深思。先前那位年轻举子也面露惭色,不再言语。

然而,争议并未就此停息。不久,一本名为《伪圣录》的书在市面上流传,书中将云栖禅师描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指责他晚年修行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欺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