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等春天再说吧书 > 等春天(第1页)

等春天(第1页)

等·春天

秋天的北京,天空是一种高远而疏朗的蓝。迟倦拖着行李,站在梦寐以求的大学门口,看着熙熙攘攘丶充满活力的新生人群,心里却像是被挖空了一块,带着一种悬浮的失重感。

离别比想象中更仓促。高三最後的冲刺阶段,时间被压缩成一张张试卷和无数次模拟考的排名,像上了发条一样疯狂旋转,让人无暇细细品味离愁。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沈述白又进行了一次阶段性的强化治疗,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和家里休养。他们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往往只是匆匆一瞥,交换一下彼此安好的信息。

在站台送别时,他坚持要来。他瘦了很多,穿着宽松的T恤,更显得身形单薄,但精神尚可。他递给她一个包装好的长方形盒子。

“路上看。”他笑着说,眼神里有不舍,但更多的是鼓励,“照顾好自己,迟倦。”

她重重点头,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後只化成一句:“你也是,按时复查,给我打电话。”

火车开动,他的身影在站台上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一个模糊的点,消失在她的视野里。她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崭新的丶皮质封面的厚笔记本,扉页上是他熟悉的字迹:

“致迟倦:

愿你在新的天地,写下属于你的,最灿烂的篇章。

无论距离多远,星光依旧同源。

述白”

旁边,还画着一个简笔的星空图案。

迟倦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滴落在纸页上,晕开一小片湿润的痕迹。

大学生活光怪陆离,像一幅骤然展开的丶色彩过于浓烈的画卷。顶尖学府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课程深邃而富有挑战,社团活动眼花缭乱。迟倦努力地适应着,她参加文学社,去听各种讲座,泡在图书馆浩瀚的书海里。她像一块贪婪的海绵,汲取着知识和养分,她的才华很快在新生中显露头角,文章在校刊上发表,得到了教授的赞赏。

表面看来,她过得充实而精彩。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每当夜深人静,躺在宿舍狭小的床上,听着窗外北京特有的,永不停歇的车流声,那种巨大的空洞感和思念便会如潮水般涌来。她想念小城缓慢的节奏,想念高中教室的阳光,更想念那个清瘦沉静丶会指着星空给她讲宇宙奥秘的少年。

他们依靠短信和偶尔昂贵的长途电话联系。

最初的几个月,联系还算频繁。沈述白会跟她分享医学院课程的繁重和有趣的人体结构,会抱怨解剖课的福尔马林味道,也会故作轻松地提及复查结果“一切稳定”。迟倦则会事无巨细地描述大学生活的新奇,遇到的古怪教授和有趣的同学,分享她新写的诗和散文。

但渐渐地,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出现。

沈述白的信息回复得越来越慢,有时隔天才回,内容也愈发简短。“在忙。”“刚下实验。”“还好。”电话的次数也在减少,即使接通,他的声音也常常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说不了几句,便以“你早点休息”丶“我还要看会儿书”为由匆匆挂断。

迟倦告诉自己,医学课程本就繁重,他身体又需要更多休息,他一定是太累了。她努力压下心里的不安和失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写作中。

大一下学期,迟倦在一次校刊的选题会上,认识了周屿。

周屿是比她高两届的师兄,新闻学院的才子,也是校刊的主编。他思维敏锐,言辞犀利,对文字和市场都有一种天生的洞察力。他注意到了迟倦的灵气和潜力,在选题和写作上给了她很多专业的指导。

他欣赏她的才华,也渐渐被她身上那种混合着温柔与坚韧的特质所吸引。周屿的追求是成熟而克制的,他会帮她争取更好的发表机会,在她为选题苦恼时给出中肯的建议,偶尔约她去看一场小衆的电影,或者讨论一本新出的书。他代表着一种现实的丶触手可及的丶充满阳光和活力的未来。

向明溪在电话里得知後,咋咋呼呼地说:“迟倦!周师兄听起来很不错啊!家境好,有能力,关键是对你也好!你……你是不是考虑一下?总不能一直……”

後面的话向明溪没说完,但迟倦明白。总不能一直守着一段相隔千里,未来渺茫的感情。

迟倦沉默着。她承认,和周屿相处是轻松愉快的。他代表着一种“正常”的丶没有沉重负担的恋爱可能。但每当她试图想象和周屿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沈述白在星空下苍白的侧脸,和他递过星图时那双隐含期待的眼睛。

她的心,早已被那个带着病痛和星光的少年,填得满满的,没有多馀的空间留给别人。

她委婉而坚定地拒绝了周屿。周屿沉默了片刻,推了推眼镜,露出一个理解而略带苦涩的笑容:“我明白了。没关系,迟倦,我们还是朋友,是最好的搭档。”他的成熟和风度,让迟倦在松一口气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愧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