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春天
回到北京的迟倦,仿佛从一场海边的幻梦中抽离,迅速投入了现实的工作轨道。电影《归途》进入了紧张的後期制作阶段,剪辑室成了她的第二个家。那里光线昏暗,只有几块巨大的屏幕散发着幽光,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专注的气息。
易景行是剪辑室绝对的主宰。他像一位沉默的织工,坐在操控台前,将拍摄回来的海量素材,依照内心的节奏和叙事逻辑,一帧一帧地编织成型。迟倦和编剧坐在他身後,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激烈讨论。她的角色,是确保文字赋予的灵魂,能在影像的转化中得以保留,甚至升华。
看着那些熟悉的场景丶人物在屏幕上以另一种媒介活过来,是一种奇特的体验。修表铺老匠人颤抖的手的特写,年轻摄影师在拆迁废墟上按下快门的瞬间,海外归来的建筑师站在老城墙下的茫然……每一个画面都承载着他们采风时的记忆,也凝聚着整个团队数月的心血。迟倦发现,自己对“叙事”的理解,正在从纯粹的文学维度,向声丶光丶影丶表演等多维空间拓展。
一次,在处理老匠人独自在空荡铺子里那场戏时,易景行对现有的环境音效不满意。
“太‘干净’了,”他蹙着眉,“缺少那种……被时间包裹的丶细微的杂音。”
迟倦看着屏幕上老人沉默的背影,忽然想起邓朝雨在废弃澡堂里提到的“声景”。她尝试着描述:“也许……可以加入一些几乎听不见的丶旧木头因为温度变化发出的细微‘咯吱’声?或者,远处隐约传来的丶模糊的城市交通声,像背景里的潮汐?还有一种……寂静本身的质量感,需要被表现出来。”
易景行若有所思,随即对音效师点了点头。几天後,当迟倦再次听到这段配音时,她几乎能“听”到那个空间里流动的时间,和老人内心那座正在无声坍塌的宇宙。她再次意识到,自己对“不可见”事物的敏感,在影像的世界里,同样能找到精准的落点。
邓朝雨偶尔会来探班,带来她自己做的点心和最新的画作小样。她的《城市星图》系列开始受到更多美术馆的关注,但她身上那种纯粹的创作热情并未被名声所累。她看着剪辑屏上初具雏形的电影,眼睛发光,会即兴提出一些从画家视角出发的色彩或构图建议,常常给易景行带来新的灵感。这个“创造性星群”在剪辑室的暗房里,继续着他们高效而愉悦的能量交换。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迟倦收到一个从家乡小城寄来的丶没有寄件人署名的厚实信封。笔迹是陌生的,工整,带着一丝年长者的沉稳。
她带着疑惑拆开。里面没有信,只有一叠复印纸,纸张边缘已经磨损,显然经常被翻看。最上面一页,是那首她曾在旧书摊见过的丶沈述白手抄的《观测站》。下面是更多她未曾见过的诗页,字迹依旧清峻,内容却更加沉郁,大多围绕着疾病丶时间丶以及一种近乎冷静的自我剖析。
“CT机。绿色的数字跳动。像在解读一幅不属于人间的星图。”
“药物。化学的安慰。在血液里制造短暂的丶虚假的和平。”
“梦见自己变成了一颗脉冲星。规律地爆发,然後陷入更长的死寂。”
“她书里的那个修表匠。原来崩溃,可以如此安静。”
最後这一句,像一根细针,轻轻刺中了迟倦的心脏。他读了《乞力马扎罗的雪》,并且,读懂了她在修表匠身上投射的丶关于他的一部分影子。
信封里还有一张便条,是沈述白母亲的笔迹,只有寥寥数语:“迟小姐,冒昧打扰。述白前些时情况有些反复,住院期间整理了这些旧稿。他不愿示人,但我私心觉得,这些文字不该随他一同沉默。知你懂他,或许……交由你处,最为妥当。万望保密,勿复。”
迟倦握着这叠沉重的诗稿,在秋日明亮的书房里坐了许久。阳光透过窗户,在纸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没有感到被冒犯,反而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丶来自一位母亲的丶近乎托付的信任。她也明白了,这并非沈述白的本意,这是他无力阻止的丶来自亲人的,一种笨拙而绝望的挽留方式——试图在他可能彻底沉默之前,为他存在的痕迹,寻找一个安全的存放之地。
她将这些诗稿小心地锁进了存放星图和褪色书签的那个抽屉。她没有打算经常翻阅,那太过残忍。但她知道,它们在那里,像一颗被暂时保管的丶仍在微弱搏动的心脏。
深秋时分,《归途》的最终成片出来了。易景行组织了一次小范围的内部看片会。在专业的放映室里,灯光暗下,银幕亮起。
一百二十分钟的影像,浓缩了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思考。当片尾字幕缓缓升起,放映室里一片寂静,随後响起了由衷的丶克制的掌声。苏念知坐在黑暗中,感觉眼眶湿润。她不仅仅是为这部电影感动,更是为这段集体创作的旅程,为那些被成功转化到银幕上的丶关于记忆丶失去与坚韧的思考。
易景行走到她身边,低声说:“谢谢你,迟倦。没有你,这个故事会单薄很多。”
迟倦摇了摇头:“是你们让这些文字活了过来。”
电影即将送审,准备参加来年的电影节。喧嚣暂告一段落。迟倦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她开始将更多精力放回自己的新书散文集上。电影工作的经验,让她对“叙事”有了新的理解,她笔下的北京胡同丶公园老人丶甚至窗前掠过的飞鸟,都似乎拥有了更丰富的层次和更内在的声响。
她偶尔会想起那叠锁在抽屉里的诗稿,想起那个在南方小城里,与疾病和沉默抗争的灵魂。他们依然没有联系。但那本无形的丶平行的诗集,因为她手中这叠意外的馈赠,而变得更加厚重,也更加沉默。
秋叶落尽,冬意初显。
迟倦在剪辑室里见证了一个世界的诞生,在锁着的抽屉里接收了另一个世界的馀响。
她的创作版图在扩大,她的内心宇宙也在沉淀。
前方,是新的创作,和永恒的丶平行的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