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这个差距,需要的时间怕是更长。
李朝阳不太理解,拉着林辰小声的问,“我们在几年时间内赶上别人几十年的进度,现在就差两年了,怎么……”她小心指了指南雁,“还这么犯愁?”
林辰苦笑,这就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
“咱们在光学镜头领域有那么点基础,不算是从0-1,难度没那么大。而且前期的一些技术,从发展的眼光看来技术难度系数没那么大,所以攻克技术屏障不算特别难。越是到后面,技术含量大,又牵扯到越来越多的专利,想要攻克这些技术难关,就要更多的精力,过去你用一年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可能需要两到三年,而对手是一直在进步的,所以这差距很可能越来越大……”
李朝阳大概明白,“那岂不是无解?”
林辰笑了笑,没回答。
某种意义上,说无解倒也没错。
“又不是哥德巴赫猜想,怎么会无解呢。”
李朝阳看向说话的人,轻咳了一声,“领导的意思是……”
“往坏处想他们在进步,可你往好处想,说不定他们也停滞不前了呢?”
林辰:“……”这个好处,还真是无与伦比的曼妙。
“集成电路有定律,镜头发展也有定律。”
李朝阳忍不住问,“都什么定律呀?”
这倒是问住了林辰,她知道集成电路相关的摩尔定律,镜头相关的定律是什么,她还真不清楚。
难道是自己最近没怎么看杂志,错过了什么?
南雁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耐心发展咱们的就是,DRAM落后那么多不也追上甚至远远将他们甩在后面?相信咱们的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把镜头研发进度追上去。”
这话带着点励志性质,换作别人说,林辰只是付之一笑。
但说这话的人是她的领导啊,过去这些年来,她跟着南雁见到了见证了太多奇迹。
她没理由不相信。
李朝阳则是在琢磨那俩定律是啥,她是个探究心十分强烈的姑娘。
得空就去找书看,不止找到了摩尔定律,还顺带着把国内集成电路发展史给顺了一遍。
“石头哥,你有没有一种错觉?”
石磊现在有种不好的感觉,李朝阳找自己没啥好事。
“什么?”
“你不觉得领导太聪明了吗?简直是……你看之前引进的那条3英寸晶圆生产线就是从日本搞来的,后来又是杨哥那事,再然后那个什么,她是不是给日本人下药了啊,看到她就没了脑子丧了智,不然解释不通。”
石磊看着眼冒精光的人,有些无奈,“76年引进三英寸晶圆生产线,那是因为日本人想要占便宜,觉得咱们引进了也不能用,等个一两年他们再低价回收过去,这么一来一去相当于白赚咱们的钱。”
“至于两次花大价钱窃取情报,无非是利用了日本人急功近利的心情,不管是存储器还是超级计算机,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的方向,日本国内经济发展的快,号称引领全球,不允许有落后的地方,而且绝对不能落后于我们。”
李朝阳明白但又没那么明白,“还是被领导拿捏住了啊,我觉得她这也太敏锐了,好像早就知道似的。”
“怎么,你的意思是领导能掐会算?”石磊拿书敲了下李朝阳的脑袋,“好好去复习复习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也好好看看,你就不会这么少见多怪了。”
“我知道,可……”
“可是你不知道,咱们领导有本很宝贝的书。”
“知道啊,不就那本《水浒传》嘛。”她见过不止一次,领导偶尔得空的时候,会在办公室里看这本书。
“知道谁送的吗?”
这个李朝阳是真不知道。
看着拨浪鼓似的脑袋,石磊觉得这人挺聪明的,但偶尔脑子也会短路。
有些犯傻。
“那你好好想想我刚才说的话。”
他明白李朝阳的意思。
但这姑娘真是胡思乱想,纵观两千多年历史,天纵奇才者何其多。
多他们领导一个也不算多。
哪能像李朝阳想的那样,简直没道理。
李朝阳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她好一会儿才消化掉这个消息。
“石头哥,我跟你打听个事。你知道摩尔定律吗?”
“知道。”电子工业部长身边的机要秘书,连这个都不知道,那有点说不过去。
李朝阳点头,“我也知道,这个是关于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的,对吧?”
“不就是发展周期什么的吗?”
“对,那你知道关于集成……不对关于镜头的定律是什么吗?”
“什么关于镜头的定律。”
李朝阳说起了三人的谈话,“……我找了好些书,都没找到,石头哥你那么爱学习,肯定知道对不对?”
这马屁拍的,太平洋彼岸的人都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