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问:“你朋友回去了?”
罗鸿:“你说话我怎么觉得怪怪的。”
罗雁:“哪里奇怪,不是你朋友吗?”
罗鸿反正觉得不对劲,但是说不出来,挠着脸回答:“他回去睡了,说从西安上车后几乎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一路硬挺回来的,困得说话都能睡着。”
罗雁倒吸口气:“天,多累人啊。”
哥哥下乡就是在陕北,她知道路途有多远。
前年罗鸿就是这么回来的,只是没跟家里人提过。
他道:“可不,就这还只是其中一趟车。”
听上去是很辛苦,但罗雁还是要问一句:“他找你帮什么忙?”
罗鸿没料到妹妹会再次提问,奇怪道:“你一般不打听这些的。”
罗雁不太爱说别人坏话,犹豫一下:“我觉得周维方很能闯祸。”
往前十几年,正赶上大停课,一帮不用上学年龄也不够下乡的孩子们天天在街上游荡。小朋友们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能吵起来,划分地盘旗帜分明,时不时打架更是常见,一度成为街道的治安重点。
丰收胡同领头是周维方,小小年纪就颇具逞凶斗狠的潜质,人家说三岁看老,罗雁印象里的周维方早早定型。
罗鸿也曾是其中一员,咳嗽一声:“小孩哪有不闯祸的。”
罗雁用眼神表达“我就不”三个字。
罗鸿:“知道你最乖,但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对不对?”
有道理的话,罗雁无法反驳,不情不愿说个对。
罗鸿再接再厉:“而且小时候你被人欺负,他是不是帮你出头?”
罗雁当然记得:“是,你俩把别人头打破了,事因我而起,所以要赔五块钱医药费。”
罗鸿只记得自己英勇保护过妹妹:“有赔钱这茬?”
正好走到家门口,罗雁:“叫妈翻账本给你看看?”
罗鸿心虚,觉得上面一定有许多自己的“宏伟篇章”,不自在地看看天:“年少轻狂嘛。”
罗雁:“那以后请别狂了,打架很让人担惊受怕的。”
她虽然是妹妹,在某些方面其实表现得很像姐姐。
罗鸿顺从答应,推开家门:“您先请。”
父母在听收音机,看儿子像太监一样跟在女儿后面,刘银凤问:“又惹妹妹不高兴啦。”
罗鸿:“我怎么听着您很高兴。”
刘银凤:“你妈看个热闹都不成?”
罗鸿:“成成成,这个家我敢得罪谁啊?”
好像谁欺负他了,罗雁坐实罪状,踢一脚哥哥的小腿:“你还是没回答我的问题,藏着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