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正想着,就看到林青青扣上了扣子。
谢巍送林青青的料子是正红色的,李娟第一次看这料子的时候觉得谢团长眼光不大好,因为红色好看是好看,但大块用来做衣服却容易显俗气。
但是现在,衣服真做出来李娟又不这么觉得了,因为林青青没有选用平时做衣服,颜色浅淡不显眼的小扣子,而是选择了两指那么宽的黑色扣子。黑色的深沉刚好压住了红色的跳脱,让整件棉袄看起来不但不俗气,还特别时髦。
还有竖起的领子,刚开始看觉得奇怪,等林青青把扣子扣紧,衣领刚好包裹着脖子,一看就非常暖和,而且这衣领似乎特别显脸小?
林青青扣好扣子问:“怎么样?”
“好看!”李娟用力点头,她决定要是不贵,自己也做件这样的棉袄。
王凤霞和陈秀芳也纷纷点头。
最惊喜的还是陈秀芳,她做衣服的过程中,几次想要放弃。今天做完衣服,她婆婆看到还说了她一通,觉得她没尽心把衣服做成这样,当时就要她把衣服改了,免得林青青看到生气。
陈秀芳当时也有点犹豫,可她想自己就是按照林青青的要求做的,就算要改也该先让她看到的成品,再商量着怎么改。抱着这样的想法,陈秀芳等不及到明天,才大晚上抱着衣服找过来。
如今看到上身效果,陈秀芳终于松了口气。
宿舍里没有大号的穿衣镜,这会天又黑了,就算去河边什么也照不出什么。所以林青青对着书桌上的小镜子照了照,又见她们点头都说好看,就不打算再改什么了,问陈秀芳多少钱。
人工费是林青青头回找陈秀芳的时候就定好的,两块钱,当时付了一半定金,还剩一块钱尾款没付。至于棉花则
是陈秀芳找人买的,单价也是当时就说好了的,只是按用量算钱。林青青的棉袄看着宽松,实际上棉花用量不多,算下来也才几块钱。
算下来哪怕加上买布钱,做这件棉袄也才花了不到十块。虽然有用了布票的缘故,但也能看出陈秀芳为人厚道了。
林青青数出钱递给陈秀芳,陈秀芳忙接过去,又说:“棉袄做完还剩下些布料,我都给你拿回来了,不过剩下的布料不多,我估摸着只能做两双鞋面。”
说到鞋面林青青也想起来,说:“我的确想做双棉鞋,但鞋面想要黑色的,您那里有没有布料,不用很好的,普通的土布也成,布料的钱我按市价给您。
陈秀芳手里好料子没几块,但做衣服剩下的布头的确有一些,其中也有黑色的。她想了想说:“做鞋面不费什么布料,我那有做衣服剩下来的,给你用了就成,哪好意思额外收你的钱。”
她不想收但林青青不能不给,在商量款式人工费的时候,额外定了个材料费。陈秀芳本来不想要,但看她坚持就算了,只是走的时候,林青青又将多余的那块布头给她,说布头太小,她留着也没啥用,闹得陈秀芳很不好意思。
陈秀芳一走,李娟就和林青青打听这棉袄一共花了多少钱,虽然刚才她们俩算过钱,但还是有点不清不楚的。
林青青没有隐瞒,将前后花费都说了。
李娟听后心里琢磨起来,布票她有,除了按人头分到的一尺七,她娘还从家里给她寄了半尺布票来。钱她也有,而且马上就要年终分红,按往年的情况看,应该能有二三十。至于棉花,可以问问陈秀芳,不成去黑市看看。
打定主意,李娟叫了林青青一声,却没说自己要干嘛,神情扭扭捏捏的。
林青青头次看她这样,心里怪别扭,没好气说:“你有话就说,我瘆得慌。”
“我也没别的事,就是你这件衣服怪好看的,你说我能不能也做件一样的?”李娟讨好地问。
林青青闻言坐在床上打量着她,她个头也够,人也不胖,这衣服应该能穿,便点头说:“可以啊,你想做就做呗。”
李娟松了口气:“那我明天就去找国柱嫂子。”
……
林青青第二天出门就把衣服穿上了。
虽然说这时候流行蓝绿黑,但农村也不是没有穿花棉袄的,林青青的棉袄虽然红了点,但并不算出格。反倒因为款式新,上身效果好,不少女知青看到都有想法做一身。
林青青听后没有藏着掖着,直接说衣服款式是她和陈秀芳一起商量定下的,还说:“她已经做过一件,再做应该熟了,你们想做直接找她就行。”
她这样大大方方,其他人听了都一脸欣喜,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又找林青青参考颜色,是做一样的红色,还是选其他颜色也好看。
她们这边聊得热火朝天,坐在食堂最角落一桌的赵兰看见,不甘地嘀咕说:“不就是一件衣服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虽然没什么了不起,可衣服的确好看啊。”坐在赵兰旁边的女知青一脸羡慕地望着林青青,要不是顾忌着赵兰,她也想去问林青青自己适合什么颜色了。
只是她体谅赵兰,赵兰却不体谅她,脸色拉下来问:“你到底哪边的?”
赵兰语气僵硬,话说得很不客气,女知青听着心里有点不舒服,张口就要回嘴,但她刚张口就被王莉按住,安慰说:“好了,你们俩别怄气了,其实我也觉得这衣服挺好看。”
赵兰和王莉关系好,听她打圆场只好按下脾气,不甘不愿地嗯了一声。女知青也不是爱计较的人,看她没说什么也沉默下来,没一会就说吃饱离开了。
女知青一走,赵兰就发作起来:“你刚才拦着我干什么?她说的话你没听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