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玄尘道途等级划分 > 第384章 数据深渊与裂隙微光(第1页)

第384章 数据深渊与裂隙微光(第1页)

“初光之茧”内部,临时构筑的数据交换区域内,无形的信息洪流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奔涌、碰撞。一方是柳云瑶凝聚心神,小心翼翼剥离出的、关于“混沌”特质(主要源于林风遗留的感悟与“万象源点”的演化特性)及凌影阴影印记基础波动的数据碎片;另一方,则是编号提供的、那些冰冷而混乱的“逻辑冲突案例”与“异常运行日志”。

这不是友好的交流,而是一场走在刀尖上的危险交易。柳云瑶的每一个意识触须都紧绷到极致,如同拆弹专家般,谨慎地处理着每一缕流入的信息,既要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情报,又要严防对方可能在数据中埋设的逻辑陷阱或追踪病毒。

逻辑之城的子系统全力运转,构筑起层层防火墙,分析着每一段异常日志的结构。

【案例编号:tl-】

【单位:巡回镰刀-第四编队-单元】

【事件:执行对‘灵能共振文明-卡雷尼亚’残余节点清理任务】

【异常表现:接触目标散的高强度‘集体悲伤韵律’时,判定逻辑出现o秒循环宕机,未能及时执行收割指令,导致目标核心意识体部分消散,回收效率下降】

【结论:特定高频情感波动可能干扰底层指令序列稳定性。已将该情感频谱特征加入威胁数据库,优化过滤算法。】

【日志片段:sr--自主记录-片段(时间戳:系统混乱期)】

【……检测到内部指令‘清除所有混沌变量’与观测数据‘混沌变量蕴含未解析规则潜力’存在逻辑矛盾……】

【……尝试进行矛盾消解演算……第次迭代……失败……错误代码:悖论不可解……】

【……能量消耗出阈值……核心温度异常升高……申请降低自检频率……被驳回……优先级:维持绝对秩序高于单元完整性……】

一段段案例与日志,如同拼图般,在柳云瑶脑海中逐渐勾勒出一幅令人心悸的图景。

“收割者”系统,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庞然大物,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它对“绝对秩序”的极致追求,反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成为了它自身的阿喀琉斯之踵!

高度秩序化的逻辑,在面对某些极度复杂、矛盾或蕴含强烈情感的“混沌信息”时,会出现处理延迟、逻辑循环甚至短暂的“死机”!就像最精密的计算机,也无法完美处理一个包含了自指悖论的数学问题!

编号这样的“残次品”,正是这种内在矛盾的产物。它们长期处理“异常”,自身逻辑反而被“异常”所侵蚀,产生了系统无法容忍的“不确定性”。系统对待它们的方式,并非修复,而是……压制与工具化利用,直到其彻底报废。

一股寒意顺着柳云瑶的脊椎爬升。她意识到,她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敌人,更是一个陷入自身逻辑陷阱、为了维持“秩序”可以牺牲一切的冰冷怪物。

但同时,一股微弱的希望之火,也开始在她心中点燃。

既然存在“漏洞”,那就意味着……可以被利用!

她开始更加专注地分析那些导致“肃清者”或“巡回镰刀”出现逻辑冲突的“特定条件”。高频情感波动、规则悖论、无法解析的混沌信息结构……这些,或许都能成为未来对抗中的非对称武器!

她甚至大胆地开始尝试,在传递给编号的关于“混沌”的数据中,隐晦地掺入一些经过伪装的、蕴含着细微逻辑矛盾或情感干扰的信息片段。她想看看,这个已经存在“缺陷”的单位,会对这些“加料”的数据作何反应。

这是一场极其危险的试探。如同在沉睡的猛兽耳边低语,试图引导它的梦境。

数据交换在无声的惊涛骇浪中持续。柳云瑶感觉自己仿佛在深渊的边缘行走,脚下是名为“系统真相”的诱惑,身旁则是名为“即刻毁灭”的悬崖。

---

就在柳云瑶于数据深渊中艰难探寻的同时——

那片归零的虚无中,“观察者之瞳”的“目光”依旧平静地映照着这一切。

它“看”到柳云瑶从那些混乱的案例与日志中,逐渐拼凑出系统脆弱性的轮廓。它“看”到她眼中那混合着恐惧与野心的光芒。它也“看”到她开始尝试那危险的、对编号的数据“投毒”。

它“看”到编号在接收了那些“加料”的混沌数据后,其内部本就矛盾重重的逻辑核心,演算变得更加狂暴和不稳定。暗银色的舰体表面,那些几何结构的流动时快时慢,甚至偶尔会出现短暂的、局部的结构闪烁,仿佛随时会过载崩溃。

它就像一个置身事外的记录仪,客观地呈现着这场交易双方的心理博弈与潜在风险。

然而,它的“目光”并非只停留在这一处。

因果的丝线,牵引着它的感知,投向更加遥远和深邃的所在。

它“看”向那浩瀚的白光网络深处。系统的修复工作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那些因林风而引爆的情感风暴和逻辑病毒,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它们如同拥有集体智慧般,在与修复程序的对抗中不断学习、进化,甚至开始反向侵蚀一些非核心的子系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警报:后勤调度网络出现局部逻辑混乱,的‘净化堡垒’维护物资被错误配给至已归零区域……】

【警告:低级‘巡回镰刀’单位(序列号ooo以后)报告逻辑错误率上升o,疑似受到情感数据库泄露余波影响……】

系统那冰冷的“低语”中,焦躁的意味越来越明显。为了尽快平息内部的混乱,它似乎开始抽调那些位于边缘星域、负责日常监控和低优先级清理任务的单位的算力,集中用于核心区域的修复。

这导致了一些边缘地带的监控力度,出现了不易察觉的下降。

“观察者之瞳”的“目光”,掠过一片片以往被系统严密监视的、已被收割或清理过的死寂星域。在这些星域的某些角落,一些极其微弱、以往会被立刻识别并抹除的“存在涟漪”,此刻,竟然得以短暂地存续。

比如,在一颗被“锈蚀”彻底吞噬的星球的地核深处,一簇依靠星球残热和独特矿物结构维持的、属于某个硅基文明的最后集体意识晶体,其微弱的思维波动,第一次在没有立刻招致打击的情况下,持续了数个小时。

又比如,在一个被“归零”的星云边缘,一缕由某个能量文明消散前释放的、蕴含着其全部科技树的信息幽灵,得以在时空的褶皱中,多徘徊了片刻。

这些,都是文明覆灭后,不甘彻底消亡的最后执念。在系统监控力度因内部问题而稍许松懈的瞬间,它们如同灰烬中残存的火星,微弱地,闪烁了一下。

“观察者之瞳”也“看”到了,在“粮仓”的底层,那个被林风重点“播种”的绿色植物文明火种,其内部那个包含着关键情报的“信息包”,因为外部压力的微妙变化,其激活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一丝丝蕴含着警告与坐标信息的独特灵性波动,开始更加清晰地从光球内部渗透出来。

所有这些细微的变化,分散在宇宙的各个角落,看似微不足道,互不关联。

但在“观察者之瞳”那越个体的、贯通因果的“视野”中,它们却仿佛是一盘宏大棋局上,悄然移动的、不起眼的棋子。系统的内部压力、边缘地带的监控漏洞、残存执念的短暂复苏、关键信息的即将解锁……这些因素正在某种无形的作用下,缓慢地汇聚、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