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玄尘道土 > 第391章 死影鲸歌与归墟航标(第1页)

第391章 死影鲸歌与归墟航标(第1页)

“初光之茧”如同一个重伤的潜行者,在虚空的帷幕后悄然穿行。图书馆的惊魂与缄默回廊的挣扎已成过往,却如同新鲜的伤疤,时刻提醒着柳云瑶此行的代价与仍未解除的危机。凌影的印记陷入了比之前更深沉的沉寂,仿佛为了那次规则的“影遁”耗尽了最后一丝本源,仅留下一个几乎无法感知的虚无锚点,维系着他不至于彻底消散。方舟本身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能量储备在低航行和基本维生系统下缓慢恢复,距离安全线依旧遥远;规则外壳上的破损处,逻辑之城的自我修复系统正以龟进行着填补,那些被“低语之主”力量侵蚀过的痕迹尤为顽固,如同沾染了污秽的布帛,难以彻底洁净。

柳云瑶本人,则像一根绷紧过久、几近失去弹性的弓弦。精神的疲惫如同附骨之疽,大脑深处因过度负荷和知识污染带来的隐约刺痛感挥之不去。她强迫自己保持清醒,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对从缄默回廊带回信息的深度解析与航路规划上。

“万物归一处”……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令人不安的终末气息。档案中的描述矛盾而模糊,将其指向一个越常规时空坐标的“概念性奇点”。逻辑之城子系统基于所有已知参数进行了无数次推演,得到的可能区域依旧是一片广阔得令人绝望的、被称为“终末之海”的虚空地带。那里是已知星图的边缘,背景辐射微弱到近乎死寂,物质稀薄,连暗物质的分布都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空洞”感。常规的航行手段在那里效率极低,且极易迷失方向。

“缺乏确切的导航信标。现有技术无法对‘概念性奇点’进行精确定位。只能通过间接现象进行区域逼近。”子系统给出了冷酷的结论。

“间接现象?比如?”柳云瑶追问,不肯放过任何一丝可能。

“理论推演及部分禁忌档案提及:在靠近‘万物归一处’影响范围的区域,可能出现‘物理常数漂移’、‘时空结构趋同化’、‘信息熵自降低’等现象。更显着的标志是……‘归墟之影’。”

“归墟之影?”

“一种理论上的引力透镜效应与信息投影的混合现象。由于‘万物归一处’对周边时空的极端扭曲,可能将遥远区域的光线或信息流捕捉、扭曲并重新投射到其‘附近’,形成类似海市蜃楼的景象,但内容多为其他星域正在生的、或已生的‘终结’场景。可视为归零进程的‘倒影’。”

目睹其他世界的终结倒影……这绝非令人愉快的导航方式,但或许是唯一可行的路标。

“设定航向,目标‘终末之海’。持续监测所有物理常数,尤其是引力常数与光的微观波动。启动高灵敏度背景信息流扫描仪,寻找任何异常的信息汇聚或投影现象。”柳云瑶下达了指令。这是一场近乎盲目的远征,但他们必须前行。

“初光之茧”调整航向,朝着星图上那片最大的、几乎空白的区域驶去。虚空的景色逐渐变得单调,星辰愈稀疏,光芒也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吸走,变得黯淡。一种绝对的、令人心悸的寂静开始笼罩方舟,连宇宙背景辐射那永恒的“嘶嘶”声都微弱了下去。

航行变得漫长而压抑。时间在这里似乎也失去了意义,只有方舟内部计时器冷漠地跳动着数字。柳云瑶除了必要的休息和维持方舟运行,几乎所有时间都守在主控台前,凝视着外面那片几乎永恒的黑暗,以及传感器上传回的、大多平淡无奇的数据。

偶尔,她会将一丝微不可查的精神力探向凌影那沉寂的印记,如同试图唤醒冬眠的生灵,却总是石沉大海。只有那极其微弱、仿佛随时会断绝的维系感,证明着他并未完全消亡。这份沉默的守护与牺牲,如同沉重的基石,压在她的心头,也化为她前行路上不容退缩的动力。

不知过了多久,当能量储备终于缓慢爬升到百分之二十,规则外壳的完整性也恢复到七成左右时,异常终于出现了。

先是被动引力波探测器捕捉到了一系列极其微弱、但频率和模式都非同寻常的波动。它们不像中子星合并的浑厚钟鸣,也不似黑洞吞噬物质的激烈爆,而是一种……低沉的、悠长的、仿佛某种庞然大物在深海中吟唱的韵律。

“检测到未知引力波源,模式无法匹配已知天体物理现象。源点距离遥远,位于预定航向深区。”子系统汇报。

紧接着,高灵敏度信息扫描仪也开始捕捉到异常。并非清晰的信息流,而是一种弥漫的、悲伤的、带着终结意味的“情绪底色”,混杂在几乎静止的背景信息场中。这情绪并非针对他们,更像是一种弥漫在环境里的……“氛围”。

“物理常数监测……检测到引力常数g值出现持续万分之三的负向偏移。光c值稳定性下降,波动幅度出正常真空起伏三个数量级。”又一个关键指标确认了他们正在接近异常区域。

“是‘归墟之影’的影响区域吗?”柳云瑶精神一振,同时又感到一股寒意沿着脊椎爬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七十八。引力波与信息场异常符合理论预测的前兆特征。”

“初光之茧”继续向着波源和异常区域深入。周围的虚空变得更加黑暗,仿佛连星光都不愿涉足此地。那种低沉的、韵律性的引力波变得越来越清晰,甚至开始隐隐与方舟的结构产生共振,出细微的嗡鸣。而那弥漫的悲伤氛围也愈浓厚,无声地浸润着人的心绪。

终于,在方舟前方极远的黑暗背景上,出现了一些模糊的光影。它们并非实体,而是如同投射在幕布上的影像,扭曲、闪烁,极不稳定。

第一个“归墟之影”映入眼帘:那是一个巨大的、由藤蔓与光真菌构成的生态星球,此刻却被滔天的烈焰吞噬,巨大的植物在火海中哀嚎着化为灰烬,天空被染成不祥的暗红色。影像无声,却能“听”到亿万生命瞬间湮灭的绝望悲鸣。

第二个影像接踵而至:一片高度达的机械文明星域,无数的星环与轨道站如同精致的饰,此刻却被一种银灰色的、如同流沙般的物质覆盖、吞噬,所有的结构都在无声无息中解体、同化,最终归于一片死寂的银灰。

第三个、第四个……一个个世界的终末景象如同走马灯般在黑暗的幕布上轮番上演。有的是被恒星氦闪吹散了大气,有的是被维度裂缝撕裂,有的是陷入了永恒的热寂冰封,更有甚者,其终结方式完全出了柳云瑶的理解范畴,仿佛物理法则本身在那个世界被恶意篡改。

这些“归墟之影”并非连续的记录,而是碎片化的、跳跃的,仿佛“万物归一处”随意捕捉并播放着多元宇宙中正在生或已经生的悲剧。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曲无声的、关于毁灭的宏大挽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