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挑了几棵最嫩的笋子,用菜刀尖儿从底部竖向划开一条缝,再刀背一转,将外面的笋壳完整剥去,只留下里面最嫩的一层笋衣,一会儿可以用来烧锅酸辣汤。
剥去坚硬的笋壳後,露出里面白白嫩嫩的笋肉,洗净後下锅,加盐焯水一刻钟。
生的笋子含有大量草酸,直接吃会涩口,而且口感也会偏柴偏硬一些,因此往往要提前焯水处理一下,再进行後续烹制。
那日去南市时买的猪肉,其中一部分被尹遥腌制成了咸肉,此刻正挂在屋檐下风干,取半块儿切成油汪透亮的薄片儿。
再拿几棵前日城门口买的冬葵,去梗留叶洗净,用盐水浸泡片刻,杀去水分後沥干。
锅中下油,待油微微泛起白泡四成热时,下入冬葵叶炸制,方才已塌软下去的叶片,在油温的催动下,又再次舒展开来。夹出炸好的冬葵叶,摊在锅边的架子上。
这会儿笋子也焯好了水,尹遥从锅里捞出一棵,持刀从中间交叉切为四块儿,平举菜刀,将笋身沿着纹路拍松。因着笋子不易入味儿,在切的时候还要用到“劈柴块儿”的刀法。
她左手握着其中一块儿,右手持菜刀沿纹路割下寸许,再一扭手腕,如同劈柴般,将剩馀部分掰开,如此反复数次,将笋子剖成一个个均匀的小块儿。
往笋块儿上撒少许生粉,往竈下添几块柴火,将方才炸过冬葵的油锅转为中火,待油表面略泛青烟六成热时,下入笋块儿。
裹了生粉的笋块儿一入锅,便迸发出美妙的滋啦声,片刻後,笋子被炸成漂亮的浅黄色,外皮儿也变得皱皱的,看着就十分诱人。
捞出炸好的笋块儿,先晾在一边儿不忙着烧,把陆娘子留的烧麦大火开蒸。
尹遥又拿起方才留下的笋衣丶半块儿嫩豆腐丶今日新摘的鲜木耳丶一小块儿猪里脊丶几片生姜,都切成细丝儿。
将小陶瓮架在泥炉上,倒入少许油烧热,下姜丝和里脊丝爆香後,加入木耳丝和笋衣丝翻炒片刻出香味儿,再注入半壶开水。
待陶瓮中水再次烧开,将豆腐丝儿小心放入,撒入粗盐和少许酱油,大火再煮半刻钟,食材随着沸腾的汤汁儿上下翻滚,漂亮极了。
这酸辣汤中,原本还应加入胡椒粉,但这年头胡椒的价格实在太贵,前几日南市采买时,酱料行店家送给尹遥的那一小把,也在煮胡椒猪肚鸡时用光了,今儿便用炒熟磨碎的茱萸粉和花椒粉代替,也一并撒入瓮中。
尹遥又朝翁中倒入生粉调制的芡汁儿,搅拌均匀後转为小火,再缓慢淋入打散的鸡蛋。
这往汤里打蛋花儿也是有讲究的,若是先放蛋液後勾芡,蛋花就很容易结块或者沉底儿。而若是先行勾芡,待汤汁变得浓稠後再淋入蛋液,那麽在汤汁儿的包裹下,就会结成又薄又均匀的片状蛋花,吃起来便会十分鲜嫩。
待蛋液定型,往汤中加入半勺儿茱萸粉和两勺香醋,再撒上香葱碎和芫荽碎,随着汤汁的沸腾,以及调料的催化,食材的香味儿都被激发出来,随着蒸汽一同弥漫到整个厨房中,直飘到了院子里。
嫌屋里几人太过无聊,便出来站在门口望天儿的许大郎,鼻子一抽,闻到了一股随着酸酸辣辣的香味儿,肚子不由咕噜咕噜叫了起来。
厨艺上的时间管理大师尹遥,在煮好了这锅酸辣汤後,瞧着烧麦也差不多蒸好了,便起锅热油,将咸肉片儿下入锅中,煸炒至晶莹透亮,加入料酒丶葱姜和一小勺儿糖爆香,再倒入炸好的笋块儿翻炒。
因着腌咸肉时和竹笋焯水时,都已放了盐,这会儿便只放少许酱油调味儿即可。
夹起方才炸熟的冬葵叶,这炸冬葵叶晾凉後,变得十分酥脆,尹遥得十分小心仔细,才能保证每一片叶子的完整,转圈儿摆在盘子上当做衬底,再将炒好的笋块儿轻轻盛到中间。
在香酥翠绿的冬葵叶衬托下,裹满汤汁的笋块儿显得鲜嫩极了,光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尹遥又把蒸好的烧麦夹到另一个盘中,端起来往主屋去,刚一跨出门,就瞧见了许大郎,正一副垂涎欲滴的表情盯着厨房。
看她出来,许大郎立刻收回目光,仿佛刚才眼冒绿光的人跟他毫无关系。
只是这尹三娘忙活了半天,手里都占满了,连门都是侧身用肩膀推开的,他难得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又迈下台阶到她面前,状似若无其事道:“啊,那什麽,我帮你吧……”
见他这副德行,尹遥简直哭笑不得,不过她也没拆穿对方,毕竟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呢,便只道:“厨房里还有锅酸辣汤,烦你端进屋吧!”
许大郎摸了摸鼻子没吭声,脚下倒是很诚实,绕过尹遥去了厨房,又循着香味儿找到了那个小陶瓮。
小陶瓮上有个把手,许大郎没做他想,伸手便欲提,却被烫了一个哆嗦,赶忙捏了下自个儿的耳朵,又四处张望一圈儿,找到块干净的抹布,垫在把手上提了起来。
这小锅提在手里摇摇晃晃,又碰撞出更多的酸辣味儿,真开胃……也真饿啊……
尹遥将烧麦和烧冬笋端进主屋,定睛一瞧:好家夥,屋里倒是热闹,七娘和许二郎丶费三娘正在玩儿叶子戏,而且他们用的筹码,怎麽好像还是葡萄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