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见了老师,比起上一次分别老人已经变得越发苍老,满脸的皱纹如同干涸大地上的刻痕。
他看见了差点成为他的“未婚妻”的艾米莉亚·卡莱顿小姐,她穿着一身黑裙,双手缠在一起,哀伤而无助地望着他。
他还在人群中看见了他曾经的堂弟波西·布洛迪——这小子来这里干什么?失去眼镜的诺瓦再次仔细确认了一遍——那个带着家主戒指,从兜帽里露出几缕布洛迪家族同款黑卷发的少年,不是他的蠢堂弟又是谁?
对视的那一瞬间,少年脸色惨白,蠕动着嘴唇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是他的那位兄长已经率先面无表情地移开眼去,似乎没有看见他——也有可能是不想看见他。
一阵风穿过教授的指尖,有人慢慢握住了他的手。
诺瓦愣了一下,回过神来逼迫自己继续神情如常地走向那座溢着血色的光明教堂。他的周围除了看守之外空无一人,但是手指上温热的力度是真实的,那个人似乎不想让他离开似的,一点点将手指插入他微微张开的赤裸指缝间,深深握紧,仿佛渴望借此将他拉入安全的未知深处。
但是对方终究还是放开了他的手,风在他的额头上一触即分,像是有谁试图刻下护符。
囚犯终于进入了光明教堂,原本始终大开着的教堂大门却被关上了。迷茫的镇民们被裁决者们挡在教堂门外,他们徘徊着,久久不愿意散去。
真正参与这场审判的只有教廷。
辉光教廷见识过这位神学教授可怕至极的口才,他们并不愿意冒着在镇民面前当众下不来台、甚至被人三言两语引发暴动的风险去确保所谓“审判的公正”——至于这样是否会引发抗议?那些失去组织的镇民真的敢为了这种小事冲击光明教堂吗?况且有宗教法律,有陪审团,有审判官,有证人,又有谁能说程序不公?
如此行事,卑劣却有效,但也只有此人能仅仅靠一张嘴,就把教廷逼到这个份上。
波西·布洛迪站在人群中,脸色惨白得好像一个死人。
寄出信件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十分忐忑的,他隐隐知道兄长对那位身形已经佝偻、行动笨拙迟缓的老女仆的感情,他的哥哥和母亲关系僵硬,在他年幼时,他的那位伯母曾在气愤中口不择言地说出“就连对待玛姬都比待我亲近,被下人施加的小恩小惠轻易骗去的白眼狼”这种话来。
但是兄长的回信却是十足简短。简单道谢后,便只是拜托他保护好铁棘领和布洛迪夫人。波西实在无法压抑内心的不妙预感,无视了父亲的阻拦与怒斥,独身一人跑来了白塔镇。
这无疑是极其愚蠢的选择。所有权势的目光都聚集此处,小小的布洛迪家族不该被牵扯其中——但是他做不到。
什么家族利益,什么名誉担当,难道波西·布洛迪要一辈子呆在别人的羽翼下,一辈子懦弱地将头埋进沙地里,直到哪一天从报纸上得知兄长的死讯吗?
《神史》的刊发同样在圣巴罗多术士学院内部引发了巨大震动。
圣巴罗多术士学院的不少学生本身就是《黎民报》的读者,尤其是曾听过对方公开课的那部分学生。毕竟都是年轻人,不少人将来必然是要从政的,不论是为了批判嘲讽,还是真切赞同其中部分观点,这篇横空出世的报刊依旧在不属于它的目标读者群体中得到了太多关注。
开始有人向波西隐晦地询问关于他那位兄长的事,贴在对方身上的标签,也从“主动放弃爵位继承的傻瓜”,渐渐变成了“颇有争议、但很有思想的学者”。
波西的内心是颇为复杂的。再一次的,他的兄长从他完全不了解的领域毫无争议地碾压了他,那些自幼年便始终如影随形纠缠着他的、阴暗的嫉妒与骄傲,还有那些无法抑制的微妙恨意与深深的担忧,如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心脏,在瞧见《神史》时,最终只化为了偌大的恐惧。
他疯了,波西的脑子一片空白,教廷绝不会放过他的兄长,那个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之前对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他,保护布洛迪家族,保护铁棘领吗?
——可是又为什么要一如既往地无视他,将他排除在外?!
《神史》发布的第二天,波西便听说有同学因为受到冲击过大导致灵魂震荡,差点失去神智。但也有人迅速从中理解了什么,竟是加深了共鸣程度,迅速提升了阶层。
“诺瓦”这个名字再一次响彻他的耳畔——真正得响彻耳畔,波西·布洛迪回过神来,便见几名衣着朴素的、似乎是白塔大学的学生正上前与裁决者理论,愤怒地要求他们打开教堂大门。既然是全镇公判大会,他们自然也有参与审判的权利和自由。
但是那些裁决者压根不和他们理论,随着一声令下,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枪尖齐刷刷地对准了学生和镇民。
“退后!”一名裁决者冷声呵斥道:“一切皆有光明的旨意,尔等平民不要浪费来自马休斯阁下的仁慈!”
眼看那裁决者已经毫不留情地放出光链,准备往学生身上挥舞,波西脑子一热,等他反应过来,才发现自己已经施展法术挡开了那条噼啪作响的、要人命的光链。
“请问我够格进入光明教堂听审吗?”
无论是被救下的学生,还是那名裁决者都惊愕地看向来者,只是后者脸色更显阴沉。
只见那纤细高挑的不速之客掀开兜帽,露出一张苍白、精致、却明显与囚犯颇有几分相似的脸庞来。
“我是波西·布洛迪子爵,”黑发少年冷声道,唯有细听才知道他的声音因激动带着些微的颤抖:“布洛迪家族的家主,圣巴罗多术士学院的二年级首席,向您问好。”
他一字一句地重复问道:“请问我有资格进入光明教堂听审吗?”
“……布洛迪子爵阁下。”
那名裁决者回过神来,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波西莫名从中窥见几分嘲讽神色。
“很是抱歉,但这是枢机主教阁下的命令,此次审判涉及教廷机密,外人不得旁听审判过程。”对方姑且算是礼貌地回答,但又忽然露出了一个很轻的冷笑:“不过结果应该会很快,您不必过于心急。”
几乎对方话音刚落,光明教堂的门忽然被再一次打开了。
在被惊飞的漆黑鸦群中,波西远远瞧见了他的兄长。那个人面色平静地站在被告席里,光芒透过玻璃彩窗,在他身上投下彩色斑斓的影子。他站在脚下早已干涸的血海里,如世界上唯一一座海岛般,矗立着。
经过一长串冗长的罪名判定后,坐在高台上的审判官敲击了金锤,高声宣布了审判结果。
他的兄长被异端裁决所正式认定为异端,因其严重亵渎行为,被判处死刑。
第140章刑罚
那些聚集在教堂门口的学生和镇民,最终是被赶来的治安官驱散的。他们数次冲天空鸣枪示警,有人不愿意将枪口瞄准镇民,但也有几人已经顶不住压力,试图瞄准带头的人——好在子弹莫名其妙地卡了壳,否则恐怕会引起更大的混乱。
按照教廷的承诺,镇民确实被放出来了零星几个,但是学生却没有,甚至还是陆续有学生因为“妨碍调查”被捕——镇民算什么?不过是些杀鸡儆猴用的饵。在教廷看来,真正闹事的人他们一清二楚,也一个也不会放过。
但是《黎民报》的主编被异端裁决所判处死刑的消息,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风一般传遍全国上下,反对的声浪如同荒草地遇风的野火,一浪高过一浪。
尤其在得知哪怕所谓的“罪魁祸首”已经被判处死刑,可是白塔大学那些手无寸铁的学生依旧不断遭到逮捕时,教廷肆无忌惮的恶行将人们彻底激怒了。
首先站出来支持学生,要求教廷释放被捕学生,撤销死刑判定的,是博莱克郡的煤炭工人工会。毕竟他们和教廷有“新仇旧恨”,本就穷困潦倒的工人们除了要缴纳高昂的税收之外,还要向那些高高在上的教士“捐款”,将每天少得可怜的午餐钱塞进金碧辉煌的教堂门口的捐献箱。
这群工人就像是从之前的博莱克郡大罢工中尝到了甜头,轻车熟路地涌上街头组织全郡工人罢工。在他们的鼓动下,无论是卡萨海峡这种交通要塞,还是巴塔利亚高地这种传统工农业区,当地的工会农会纷纷响应,原本因异端裁决所的镇压已经声势渐弱的“民间审判”再一次成规模性地爆发,甚至变得更加激进。以至于看着报纸上那些令人错愕的消息,奥雷忽然觉得哪怕现在跑到大街上大喊“我是逐影者”,当地的平民估计也不会多看他们一眼。
——毕竟被他带来白塔镇的逐影者们现在到底哪里像群来无影去无踪、杀人于无形的恐怖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