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就是,年轻人毛手毛脚,哪有俺们老把式稳妥!”
她们自以为理由充分,却全然没注意到杨老爹眉头越皱越紧,舒玉的小脸上已经结了一层寒霜。
就在颜氏被她们吵得眉头紧锁,准备强行指定本人时,舒玉却轻轻拉了一下她的衣角,然后上前一步,仰起小脸,看着那些喋喋不休的妇人,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近乎天真的笑容,声音清脆地问: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名单上的人来不了,或者干不好,得换你们,是吗?”
那些妇人被问得一怔,看着舒玉那“纯良”的笑容,心里莫名毛,但话已出口,只能硬着头皮点头:
“是……是啊……”
“小东家,俺们真是为……”
舒玉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冰冷,她干脆利落地一挥手,打断了她们的话:
“好。那就都回去吧。名额,取消。”
“什么?!”
那几个婆子媳妇如遭雷击,脸上的笑容僵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是……小东家!俺们不是那个意思!”
“能来!能来!俺这就回家叫她去!马上就来!”
“别啊!怀玉家的!您说句话啊!”
她们彻底慌了神,连忙改口,焦急地看向颜氏和杨老爹,希望他们能驳斥这“小孩子”的任性决定。
然而,杨老爹只是沉默地站在那里,如同磐石,表明了他的态度——这个家,舒玉说了算。
颜氏虽然觉得有些可惜(那几个人选原本确实不错),但想起刚才被围攻的惨状,再看到小孙女那决绝的眼神,心一横,也扭过头去,默认了。
最终,不管那几个妇人如何哭求保证,舒玉都没有再松口。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今天若不立下铁规,日后类似的事情只会层出不穷。
闹哄哄的一阵后,那几个替身而来的妇人也只能灰头土脸、满心不甘地走了。院子里,最终只剩下四个人。
两个是三十出头的妇人,一个是本家的远房媳妇赵氏,男人前年挖渠伤了腰,干不了重活,家里三个孩子张嘴要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另一个是外姓的寡妇孙氏,丈夫死在逃荒路上,她一个人带着个七八岁的儿子,性子沉默却极能吃苦。
另外两个,则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一个是哑巴娘的闺女,叫小草,黑黑瘦瘦,却有一双明亮倔强的大眼睛;另一个是村西头王猎户家的丫头,叫山杏,脸蛋红扑扑的,手脚粗大,一看就是常干活的。
这四人,是原本名单上的人,而且是本人亲自来的。在整个闹剧过程中,她们没有参与争吵,甚至在颜氏和元娘被围时,还试图上前劝阻或遮挡,反而被那些闹事的妇人推搡撕扯了半天,头散了,衣服也皱了,脸上还带着惊魂未定的苍白和些许泪痕。
舒玉走到她们面前,仰头看着这四个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妇人姑娘,小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乌溜溜的眼睛却极其认真地审视着她们。
“站了一下午,又饿又怕,委屈吗?”舒玉开口,声音平静。
四人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齐齐摇头。小草小声说:“不委屈……是我们不该来添乱……”
山杏也低着头:“我……我就是有点吓着了……”
赵氏搓着衣角,声音带着哽咽:“是我们没拦住……让婶子和元娘受惊了……”
孙氏没说话,只是用力摇了摇头,眼圈红红的。
舒玉又问:“心里讨厌我吗?觉得我年纪小,手段狠,不近人情?”
四人这次摇头摇得更急了,脸上甚至露出一丝惶恐。
“不敢!”
“小东家是为了护着婶子!”
“小东家做得对!”
“是那些人太过分了!”
舒玉看着她们,忽然歪了歪脑袋,脸上露出一丝与她年龄相符的、略带好奇的神色:
“那为什么哭了一下午?我看你们眼睛都肿了。”
年纪最小的小草吸了溜鼻子,带着哭音老实回答:
“我……我是吓的……还有……看到老夫人差点晕过去,我心里难受……觉得是我们惹的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山杏也点头:“我也是……觉得对不起杨家……”
赵氏和孙氏也默默点头,神情愧疚。
舒玉静静地听着,脸上的冰霜渐渐融化。她之前已经悄悄问过李钱氏和凤儿,确认了这四人在混乱中的表现——没有随波逐流,反而试图维护主家。这份在压力下依旧保持的朴素的良知,才是她最看重的。
她脸上的线条柔和下来,甚至露出一个极淡的、却真实的笑意:“好了,事情过去了。你们四个,等作坊收拾好了,就来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