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娘想到自己的厨艺,也有些后悔提出要和面,险些要砸了自家的招牌。
终于,在城门口,杨大江看到了杨大川他们的骡车。他连忙迎上去,喊道:“
阿娘,可算找到你们了!”
杨大川听到喊声,停下骡车,看到是杨大江,奇怪地问道:
“大哥,你怎么来了?”
杨大川气喘吁吁地把和李财主谈生意的事情说了一遍。
颜氏手里的盐罐子差点摔了:
“多少?三百个?!”
老太太掰着手指头算,
“白面要五十斤,猪肉得二十斤”
“还愣着干啥!”
刘秀芝一脚踢在杨大川屁股上,
“调头!调头!”
粮油铺伙计看着去而复返的杨家人,下巴差点脱臼:
“前两日不是刚买过”
“再来五十斤白面!”
刘秀芝拍着柜台,
“要最细的!我要的多,你跟上次一样再送我两斤绿豆!”
肉铺掌柜乐得见牙不见眼:
“杨嫂子豪气!这扇猪都给您留着!”
回村的骡车沉得直打晃。舒玉扒着院门望眼欲穿时,只见阿奶旋风似的冲进灶房:
“大江活面!大川剁馅!秀芝烧火!”
“阿娘,面的肥头(面酵子)不够吧?”杨大川愁的的很。
“祭神的枣牌牌面起来了,先用这个当肥头!”
“阿娘,这不好吧?”
“顾不上了!神仙还能跟新人抢吃食?”
一声令下,杨家院里飘起了香味。刘秀芝抡着锅铲上下翻飞的炒馅儿,杨大川拿着火钳猛猛的拉着风箱,杨大江端着竹匾跑来跑去:
“阿娘!这锅好了!”
子时的梆子响过三遍,正房屋檐下摆起了“包子阵”。火热的土炕睡不得,杨老爹抱着铺盖在院里转了三圈,最后进了柴房蹲在柴火堆旁嘟囔:
“得,今晚跟糯米挤挤吧”
糯米“嗷呜”一声蹿上房梁,尾巴扫落一串冰溜子。
东厢灶上的小米粥“咕嘟”冒着泡,灶房的火都占着,元娘帮不上忙,只能在东厢熬点稀饭给大家垫吧垫吧。元娘借着油灯穿针引线——红肚兜上工工整整的绣着"平安"二字。舒婷眨巴着眼睛望着窗纸上的剪影,忽然觉得穿越后的第一个新年,似乎也不错。
当最后一锅包子起锅时,村口传来鸡鸣。颜氏捶着老腰数竹匾里的包子:
“二百八十七、二百八十八还多了十二个!”
“阿娘!”杨大川举着双手喊,
“面盆见底了!”
“够了够了!”老太太一拍大腿,
“快把灶房的场面收拾收拾吧!”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杨家兄弟赶着装满蒸笼和柳条筐的骡车出了村。舒玉趴在窗台上啃包子,突然看见糯米叼着个东西窜进来——竟是只冻僵的麻雀。
“坏糯米!快吐出来!”
小狐狸一甩头,麻雀“扑棱棱”飞上房梁。舒玉追着狐狸满院跑,笑声惊醒了柴堆旁的杨老爹。老头揉着落枕的脖子嘀咕:
“得,这年过得真热闹!”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dududu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