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综影视女配逆袭记快穿 > 第22章 进范(第1页)

第22章 进范(第1页)

庆历元年的秋风吹过汴京,已带了几分凛冽的寒意。

朝堂之上,气氛比天气更加肃杀胶着。

辽国铁蹄南下,边关告急的烽火一度燃至黄河沿岸。

国难当头,年仅二十岁、却已在军中历练五载、凭借自身勇武和姐姐暗中打点升至参将的林清轩,毅然随大军出征。

战场是淬炼英雄的熔炉,也是埋葬枯骨的坟场。

林清轩仿佛天生就属于那里。他继承了林家人骨子里的坚韧,更有在流放地和军营中磨砺出的狠戾与果决。

三年浴血,他身先士卒,奇袭敌营,断粮道,守孤城,屡立奇功,身上添了无数伤疤,也赢得了麾下将士的死命效忠和军中大佬的刮目相看。

捷报一次次传回京城,“林清轩”的名号越来越响亮,不再是靠着皇后弟弟的身份,而是实打实的军功。

短短三年,他从一个四品参将,一路擢升,直至官拜正二品的枢密副都承旨、领某路军总管,成了大宋军中最年轻、最耀眼的将星!

最终,在他和诸多将士的拼死奋战下,辽军被成功击退,更令人振奋的是,一举收复了被辽国占据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中的三州!

虽然只是三州,但这已是自太宗皇帝以来,北宋对辽作战取得的最大胜利!消息传回,举国欢腾!

然而,胜利的喜悦尚未持续多久,朝堂之上的风暴便骤然降临。

以宰相文彦博为的文官集团,开始极力主张“见好就收”。

“陛下,如今已收复三州,重创辽寇,正该趁此胜局,与辽国议和,彰显我大宋仁义之师、礼仪之邦的风范!若再穷追猛打,恐辽狗反扑,耗损国力,得不偿失啊!”

文臣们引经据典,大谈“仁义”、“止戈”,实则担心武将借此战功势力坐大,威胁文人执政的格局,也更怕战争持续,国库难以支撑。

而以狄青(假设此时仍在)、林清轩等新老将领为的武将集团,则坚决要求乘胜追击。

“陛下!辽寇新败,士气低落,我军正该一鼓作气,即便不能尽复燕云,也当再多收复几州之地,将防线北推,建立缓冲,方可保北境数十年安宁!此时议和,无异于纵虎归山,养痈遗患!”

武将们慷慨激昂,他们浴血拼杀才换来如此战机,岂肯轻易放弃?更关乎边境无数军民未来的生死。

两派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唾沫横飞,几乎要撸袖子动手。

龙椅上的赵祯,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两难。文臣的话有道理,国库确实吃紧,长期战争非社稷之福。

可武将的诉求他也理解,战机稍纵即逝,若能多收复失地,确是千秋功业。他既想做个仁德守成的君主,又难抑开疆拓土、青史留名的渴望。

连日来的争吵和抉择压力,让他心烦意乱,食不下咽,连后宫都去得少了。

坤宁宫内,却是一派反常的宁静温馨。

午后阳光透过雕花长窗洒进来,暖洋洋的。

林清霜并未像往常一样处理宫务,而是换了一身家常的浅碧色襦裙,未戴繁复饰,只簪了一支简单的玉簪,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耐心地教导女儿赵墨韵描红。

“韵儿,手腕要稳,对,就是这样……”她的声音温柔似水,与朝堂上的剑拔弩张仿佛是两个世界。

已经十五岁、开始参与朝政听政的太子赵瑾,也难得偷得半日闲,坐在一旁看书,偶尔抬头看看妹妹笨拙却认真的模样,唇角含笑。

他气质沉静,眉目间已有储君的威仪,但在母亲和妹妹面前,总会流露出属于少年的柔和。

赵祯踏入殿门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母慈子孝、安宁和乐的景象。

他满心的烦躁和疲惫,仿佛瞬间被这温暖的画面熨帖了不少。

“父皇!”赵墨韵最先现他,丢下毛笔,像只快乐的小蝴蝶扑过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