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圆和李建设相视一笑,知道母亲这是松口了。
“行,您怎么说都行。我陪您过去。”孙圆笑道。
高老太太站起身,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角,又走到镜子前拢了拢头。她想了想,转身走进厨房,从冰箱里拿出几个自己种的、颜色格外鲜亮的西红柿和一把翠绿的小葱。“空着手去不像话,这点东西,一会儿拌个凉菜或者当饺子馅配料都行。”
高老太太在孙圆的陪同下,来到了凉亭。凉亭里已经聚集了十来个街坊邻居,大多是中老年妇女,也有几个年轻的志愿者,大家围坐在几张拼起来的长条桌旁,一边说笑一边包着饺子。
桌上摆满了面团、馅料、擀面杖和砧板,气氛热烈而融洽。
看到高老太太进来,刘姐先热情地招呼起来:“高奶奶来啦!快请进快请进!大家伙儿,咱们的面点大师傅来了啊!”
众人都笑着看过来,纷纷打招呼。高老太太在这个小区住了有些年头,虽然不像已故老伴那样是活跃分子,但为人温和,种得一手好菜,大家对她都颇有好感。
尤其是她那个被王主任“特批”保留的“小花园”,更是小区里的一道独特风景,不少人都带着孩子去看过那些“能吃的花”。
高老太太起初还有些拘谨,只是笑着点头回应。但当她的目光落在桌上那些形态各异的饺子上时,老习惯就犯了。
“哎哟,这皮擀得中间厚两边薄,一包馅儿容易破底儿……”
“这馅料有点干,得顺着一个方向搅,边搅边稍微打点水,不然吃起来不滑嫩……”
“小李媳妇,你这饺子边捏得不够紧,煮的时候容易开口笑……”
她忍不住指点了几句,语气温和但切中要害。被点到的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虚心地按照她说的调整。高老太太见大家听得认真,便也放开了,洗了手,接过刘姐递过来的擀面杖,亲自示范起来。
只见她手法娴熟,一个小剂子在她手里飞快地转动,几下就擀出了一张中间稍厚、边缘极薄的完美饺子皮。接着,她舀馅、对折、捏合、挤褶,动作如行云流水,一个肚大边薄、形如元宝的漂亮饺子便诞生了。
“哇!高奶奶,您这手艺太棒了!”一个年轻志愿者惊叹道。
“就是,比电视上教的还利索!”旁边有人附和。
高老太太脸上露出了今天以来最舒展的笑容,带着些许自豪:“老了,手生了,年轻的时候,我一个人能供一大家子人吃饺子呢。”
她一边包,一边和大家聊起了天。从饺子的各种馅料搭配,说到不同地域的包法,又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各家院子里种的东西。
有人夸她院子里的秋葵花好看,结的秋葵又大又嫩;有人说孩子特别喜欢她架子上爬的梅豆,开着紫色的小花像蝴蝶;还有人向她请教种小番茄怎么防虫。
不知不觉间,高老太太成了凉亭里的核心人物之一。她不再是那个隔着窗户观望的孤独老人,而是融入了这派邻里和睦的图景之中。
孙圆在一旁看着婆婆脸上重新焕出的光彩,心里暗暗松了口气,也为自己刚才的“先斩后奏”感到欣慰。
然而,这片和谐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饺子包得差不多,开始准备下锅煮的时候,那个曾经要求高老太太拔菜的新社区工作人员小苏,又出现了。
她这次是来检查宴会准备情况的,手里拿着个文件夹,一脸严肃。当她走到凉亭附近,看到高老太太不仅在场,还似乎很受大家欢迎时,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她的目光扫过高老太太带来的那个小篮子,里面还剩着几个西红柿和那把小葱。
小苏径直走了过来,语气虽然尽量克制,但仍带着一丝公式化的生硬:“高大妈,您也来参加活动了?”
高老太太心情正好,也没在意她的语气,笑着点头:“是啊,过来帮帮忙。”
小苏的视线落在那个篮子上,提高了些音量,确保周围不少人能听到:“帮忙我们很欢迎。不过,您这带来的蔬菜……我记得您院子里的那些,虽然是‘花’,但本质上还是蔬菜。
“按照规定,私人种植的农产品,如果没有经过正规的食品安全检测,是不建议在社区集体活动中使用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话一出,凉亭里的说笑声顿时小了不少,大家都有些愕然地看向小苏,然后又看向高老太太。
高老太太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她没想到,自己好心带来的这点东西,竟然又被扣上了“不符合规定”的帽子,甚至还牵扯到了“食品安全”这么大一顶帽子。
她看着小苏那张年轻却刻板的脸,一股火气直往上冲,比上次争论能不能种菜时还要强烈。上次是扞卫自己的乐园,这次,则像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质疑了她的善意和她视若珍宝的“成果”的正当性。
“你……”高老太太气得手都有些抖,刚想反驳,却被另一个声音打断了。
“小苏同志,你这话说得就不太合适了。”
喜欢未知何处是彼岸请大家收藏:dududu未知何处是彼岸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