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栩栩免费阅读 > 硝烟(第1页)

硝烟(第1页)

硝烟

有人说从前窦言洵少年轻佻,那些醉卧花楼丶吟诗作对的旧事,不过是假作风流罢了,实则他聪慧过人,不过是凭此暗中探夺人心。这也是为何当年肃帝力排衆议封为他巡按御史,後又政绩出衆的原因。

亦有人言,此人实则是个道貌岸然丶挟冤记仇之辈。年少时曾受家中嫡母和祖家搓磨甚久,便养成了阴鸷狠辣的性子,这亦是为何後来窦家一夜覆灭,而同为窦家祖家的窦同翰中举之後,从不得窦言洵庇护,至今只是个小小的翰林院庶吉士罢了。

甚至,还有人说,这些年窦言洵表面为东宫效力,实则一直暗中为懋亲王做事,甚会见风使舵。後来段锦儒的骤然倒戈,少不了此人的教唆。这些传言原本便甚嚣尘上,随着窦言洵手握重权後更是愈演愈烈。

但没想到,这些言语如今竟也一点点波及到了林栩的身上来。

不知何时起,坊间渐渐便有人传言,窦大人之所以变得如今六亲不认丶冷面如赤焰阎罗一般皆是受了毒妇的唆使和挑拨,而这位毒妇,便是自和离後曾和多位权贵男子纠缠不休的林栩。

甚至,另一种推测更甚,直说昔日窦家那场大火,皆是林栩不敬长辈,忌恨婆母所为。不过是窦言洵为了维护她的名声,才不与人言。如此,传言愈演愈烈,连事发时日丶地点都十分清晰,竟真像是板上钉钉,被这些人亲眼所见一般。朝中一些平日最看重女子贤德的老学究们自然再听不下去,便纷纷起了折子请求朝廷重审当日窦家失火一案,早日捉拿毒妇林栩归案。

待这些话传到林栩耳朵後,她也不过是垂眸淡然一笑。

她前世的名声便不算好,只不过那时所有人都当她蠢笨冥顽,这一世不过是为了救廖珚而短暂有了一段时日英勇仁义的好名声,可如今污水便又泼回到了自己头上,甚至自己竟成了传闻中心机歹毒,蛊惑人心的毒妇,或许她甚至该高兴旁人总算不相信她如此愚笨了。

对此,高宥仪怕她烦闷,更是年刚过便每日召了好些贵夫人来府上打叶子搭戏台,成日热闹非凡,好似生怕她心底难过似的。而其实林栩心底早已将这些事看得很开,更是无暇顾及这些荒谬的传闻,她不过是有些哭笑不得罢了。

而另一厢,父亲如今渐渐在朝廷稳了脚跟,恰值肃帝卧病之际,大权下放,父亲便正好大肆提拔了一些青年英才,其中便有颇得他赏识的许砚青。

自许砚青高中探花後,先入了一段时日翰林院任修撰一职,年关刚过,父亲见其才思清拔,便奏请肃帝迁其为正五品的中书舍人,兼修国史。

据闻,许砚青此人虽才情斐然,但个性实在古怪。入翰林院不到数月,便将几位年迈的学士气得吹胡子瞪眼,甚至扬言此生乖张,绝不配入翰林,让他坐了许久的冷板凳。但亦是这几个月,许砚青闲暇时随手所作的一些辞句诗篇,便广为流传,甚至到了颇受追捧的地步,平日在市集中,但凡他的书法或画集一出,便会当即被不少人重金求买。

而另一桩沐京人尽皆知的传闻,则是大昱邻国邺朝近来多有异动。

自那场宫变之後,大昱政局尚未回稳,边境的几个邻国因此便一窝蜂地闻风而动。其中最为嚣张也最有实力的,便是和大昱作了多年邻居,几乎平分中原天下的邺朝。

两国已多年平和,近年更是在边境开通集市,互通有无。但或是常年征战边疆的懋亲王如今被妃,又值储君失宠,邺朝以为大昱无人,便更加肆无忌惮起来,一时间边境竟烽尘屡起,两国哨骑冲突不止。

甚至竟到了险些酿成刀兵之祸的地步。

动荡之下,朝中人人自危。

毕竟邺朝不比其他蛮夷部落,地处中原西部,北临塞外,与大昱以汴河丶清川为界,两国并立近百年之久。且邺朝虽地寒民勤,但向来专长金铁之业,冶铸丶战具丶兵革等都远胜大昱。自大昱太祖建国以来,便和邺朝停止纷争,合力对抗南疆等蛮夷,平定中原。本朝元贞八年,又有懋亲王大败邺朝,逼退前线骑兵一事,数十年来,两国已是许久没有纷争了。

如今硝烟再起,而大昱自昔日追随懋亲王的武将尽数清剿後,已是将领空虚,无人率队。尽管刚过了年关,但已是朝臣人人自危,还有些生性胆小的百姓早已卷了家当铺盖,一路南下避难去了。

为此,身为代相的父亲自然也十分头痛。

朝臣很快又分为两派。

主战派以如今的吏部尚书赵强和坤柔公主廖珚为首,坚决要派兵出征,甚至想要一举收复开国时曾被邺朝占据的几块失地。

而主和派则认为如今邺朝皇帝萧焯虽年岁已高,但其下几个儿子却各个才俊,更何况如今邺朝文武并重,法度森严,昔日大昱国力昌盛时唯有懋亲王能与之一战,如今大昱并无良将,贸然出征实乃是下下策。

他们认为此时断不能轻举妄动。

而朝臣两派为此争执不休了近半月,却始终对出兵与否迟迟不能定夺。

林栩与廖珚抽空喝了几回茶,却见她眼圈一片鸦青,俨然十分头痛的模样。眼看中宫不立,她和林栩筹谋已久的大事已是最後关头,廖珚的性情却无法做到眼睁睁看着家国难平,外患侵扰,生灵涂炭。

然而就在廖珚终于说服了长公主,决定亲自出兵上阵後,却忽有前线消息传来,声称邺朝崇尚和平,不忍无辜百姓频受战乱之苦,愿意休战。

只不过,萧焯唯一的要求便是,求娶大昱一位宗室之女,和亲邺朝。

朝野自然又是一片哗然。

萧焯年事已高,据传身边更是早已有近数十个妃嫔,单是膝下子嗣便近二十馀人。一时间大昱所有的宗亲皆人心惶惶,唯恐自家的掌上明珠被选中,凡有待字闺中的适龄女子皆或称病或连忙定亲,毕竟无人愿意忍受从此背井离乡的代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