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流居深处,一间远比外界看起来更加宽敞、布满各种奇异工具和材料架、空气灼热中带着金属与灵木混合气味的炼器室内,徐易辰的“真正基础”学习,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墨长老并未传授任何高深法诀,只是将一枚空白的玉简,看上去质地比之前那些报废货稍好,但也好的有限,和一套明显精良许多的刻灵笔、凝心墨放在徐易辰面前。
“传承玉简,非是存储死物之器。”墨长老的声音在空旷的炼器室内回荡,冰冷而清晰。
“其核心,在于二:一为‘器纹’,二为‘神识’。”
他手指虚点,一道由灵气构成的、复杂无比、精细入微的立体结构图瞬间在空中展开,那是由无数细密符文、能量通道、节点交汇构成的庞大网络,闪烁着令人头晕目眩的光芒。
“器纹,乃信息之骨,能量之脉,法则之形。不同知识,需以不同器纹承载。
绘制器纹,如同构建屋舍梁架,差一毫,倾一隅;谬一丝,溃全局。”
墨长老的语气没有丝毫波澜,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接着,他指尖亮起一抹凝练到极致、温顺如绵却又蕴含着恐怖力量的神识微光。
“神识,乃刻录之笔,塑形之手,启灵之匙。以神为笔,蘸墨(凝心墨),引能,于方寸之地,勾勒器纹,注入信息。
神识输出,需恒如古井无波,精准如庖丁解牛。
力稍强,纹路崩毁;力稍弱,纹路断续;意不纯,信息混杂。”
“器纹为体,神识为用。二者相合,方成传承。”
简单的介绍后,便是直接上手。墨长老演示了最基础、最简单的一个器纹“聚灵纹”。
此纹并非用于存储知识,而是作为许多传承玉简的基础模块,用于维持玉简内微弱灵能的运转,相当于“电源模块”。
只见墨长老手持刻灵笔,神识微动,笔尖流淌出凝实的银色光芒,落在玉简之上。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不见丝毫烟火气,复杂的纹路在那稳如磐石的手中缓缓呈现,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每一道弧线都完美无瑕,能量在其中流畅运转,散出柔和而稳定的白光。
整个过程不过十息,一个完美的“聚灵纹”便已成型。
“看懂了吗?”墨长老放下笔,看向徐易辰。
徐易辰看得目眩神迷,下意识地点点头,又立刻摇摇头。看是看了,但那其中的精妙和控制力,根本不是看能看懂的。
“试试。”墨长老让开位置,语气不容置疑。
徐易辰深吸一口气,走到操作台前。
他拿起那支明显沉重了许多的刻灵笔,蘸取凝心墨。
当他尝试将神识注入笔尖,准备在玉简上落下第一笔时,他才真正体会到这“真正基础”的可怕之处!
那器纹的结构,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千万倍!看似简单的线条,实际上是由无数更细微的符文扭曲缠绕构成,对角度、弧度、深度、灵力灌注的强度都有极其苛刻的要求,简直比前世最精密的集成电路图还要变态!
而神识的输出,更是难如登天!既要保持极高的强度以确保能刻动玉简内部结构,又要维持极致的稳定以确保不破坏脆弱的器纹胚体,还要分出心神精准控制每一笔的走向和灵力的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