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也才刚过十二点钟,不急着弄饭。
秦巧梅便又把西屋的炕烧起来了。
便开始整理今天摆摊换的吃食。
确实如秦巧梅所料,有人拿吃食换馍,但不是很多。
秦巧梅来者不拒,只要是觉得划得来的,她都换了。
就连旁边的老大爷最后都没忍住用一兜子地瓜换了两个馍。
毕竟他和陆旷的吃食也确实有限,尤其是青菜,压根就没有多少。
一个人吃勉强够,但两个人吃,就显得有点少了。
何况她还没种过菜,虽然来年开春肯定要种的,有的人先天种菜圣体,而有的人……一切都说不好……
她家里没秤,借的熊姥姥家的。
这种老式秤是挂小秤砣的那种杆秤,一般人家还真没有,恰好熊姥姥是做活的,平日里会用到,秦巧梅才有机会借到。
称出来斤玉米面,斤小米,o斤红薯,斤土豆,颗大白菜,竟然还有两斤黄豆。
只是黄豆有些干瘪,秦巧梅估摸着就像陆旷在灶坑前捡豆该遗留下的黄豆一样,一点点攒的。
她这次箱子一共装了o个馍,鸡蛋卷饼比较少,只有o个,都卖完了。
扣掉她给秦妈的,试吃的、用粮食换的、还有给秦四吃的,她差不多卖出去o个馍,个饼。
也就是将近o块钱。
成本算下来,锅o块钱,油盐酱醋算块,鸡蛋算四块。
她将近赚了o块钱。
肉和面的成本秦巧梅没算,因为猪肉是庄赤平拿来的,白面是陆旷用野鸡换的。
秦巧梅第一次摆摊,这个样子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第一次只要不赔,能回本,就有的赚。
但秦巧梅意识到一个问题。
她这个肉夹馍,可能只能卖这一次。
因为……
没有肉的来源。
秦巧梅坐在地上叹着气,感慨自己还是太年轻,想的太少,目光有点短浅。
但o块钱也确实不算少了,相当于现在的两三千。
往好了想,折腾几天,赚两三千,确实足够了。
秦巧梅把东西收好,准备去看看秦四算的怎么样了。
结果一抬头,就看见正往院里走的陆旷。
这才几点?
秦巧梅瞅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刚点。
“今天怎么下工这么早?”
往常都要三四点钟。
陆旷进门看了一眼炕上的秦四,转头对秦巧梅说,“提前下工了,队里来了几十号人,说是知青来了,大队让所有人去场院集合。”
不是说要过段时间?
怎么现在就到了?
大队上山砍树也才刚下来没两天,现在正月还没出,房子也还没盖,没地住,地里还盖着雪,更没地种。
这……
纵使有一肚子想法,秦巧梅也没问,穿上衣服,叫上秦四三个人便跟着陆旷向着场院走。
三个人的脚步显然不算快,到了时候已经有一大群人了。
但是却没看到知青的人影。
“他们人呢?”秦巧梅忍不住问。
“在别人的屋里。”陆旷皱着眉,他们在大队上工的人都看到了听到了,知道了大致情况,简单的给秦巧梅复述了下来。
知青们多数都是城里的,有很多还是南方的。
根本不了解北方的寒冷,有的甚至穿的单衣。
县城里也许有大巴坐,但下到乡,可就全都得徒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