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承瑜跪地。
“儿臣无能,辜负了父皇的期望。”
“不是你的错。太子近来心思重了些。”
他走到窗前,望着东宫的方向。
“瑾儿从小就是个敏感的孩子。朕立他为太子时,他才五岁。这些年来,他一直战战兢兢,生怕做错什么事。”
“太子一向勤勉。”
“是啊,勤勉。”南烁叹息,“可是帝王之道,不是单靠勤勉就够的。他缺少容人之量、多疑敏感,这是大忌。”
南承瑜心中一震,不敢接话。
南烁转身看着他。
“朕知道你与太子之间隔着允堂,但朝政大事,不能因私废公。兵部的事,你尽管去查,有朕为你做主。”
“父皇”南承瑜犹豫道,“儿臣不想与太子起冲突。”
南烁目光深邃。
“有时候,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该坚持,什么该退让。”
从宫中出来,南承瑜心事重重。父皇的态度已经很明确,是想要他制衡太子。可是
“五殿下。”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南承瑜抬头,见是贤妃沈清漪带着几个宫女站在不远处。
“贤妃娘娘。”
贤妃掩唇笑道。
“殿下这是刚从陛下那儿出来?本宫正要给陛下送些参汤。说起来,还未恭喜殿下加封呢。”
“娘娘客气了。”
贤妃走近几步,压低声音。
“殿下如今深得陛下信任,这是好事。但也要小心,树大招风啊。”
南承瑜眼神微动。
“谢娘娘提醒。”
贤妃眼神意味深长地看着南承瑜。
“殿下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在这深宫之中,独木难支的道理。有时候,多几个朋友,不是坏事。”
看着贤妃离去的背影,南承瑜心中警铃大作。贤妃这是在拉拢他?
接下来的几天,南承瑜按照南烁的旨意,开始彻查兵部账目。果然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一笔,是去年拨给北疆的军饷,有近三成不知去向。
当他将查证结果呈报给南烁时,南烁面色阴沉。
“此事还有谁知道?”
“只有儿臣和几个心腹侍卫。”
南烁沉思片刻。
“先不要声张。朕倒要看看,这背后还藏着什么。”
然而,不知为何,南承瑜查账的消息还是走漏了。次日早朝,便有御史弹劾南承瑜越权行事,不尊太子。
南承瑾当朝难。
“五弟,孤让你协理兵部,是信任你的能力。你却暗中调查兵部账目,可是对孤有所不满?”
“臣弟不敢。只是现一些疑点,按例核查而已。”
“疑点?”南承瑾冷笑,“什么疑点需要瞒着孤私下调查?还是说,五弟另有打算?”
朝堂上一片寂静,众臣都不敢出声。
这时,南承洲出列。
“太子殿下息怒。五弟年轻,做事或许不够周全,但绝无不敬之心。”
南承瑾看向他,语气更冷。
“大哥倒是很了解五弟的心思。也是,你们兄弟情深,自然心意相通。”
这话已是相当重的指责。南承洲和南承瑜同时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