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误会了。
王小河几乎立刻读懂了他眼神里的含义。
他在用目测的方式判断孕周。
自己这一胎肚子长得很慢,甚至很多怀孕前的衣服还能继续穿进去,不像之前,一进入孕晚期肚子就像吹了气一样,大得飞快。
所以,他误以为这是白杨的孩子。在她离开仅仅半年之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股尖锐的酸楚和荒谬感猛地冲上喉咙,堵得她几乎无法呼吸。
她想开口,想解释,想冲过去告诉他不是这样的……
但是,然后呢?
所有的声音都哽在喉咙里,身体僵硬得无法动弹。
她只能看着他。
孟燕臣的喉结极其艰难地滚动了一下。
他收回了目光,脸上的表情已经恢复了近乎完美的平静,只是那平静之下,是深不见底的冰冷和一种被刻意拉开的、遥远的距离感。
他微微颔,一个极其轻微、带着十足生疏和客套意味的动作,仿佛只是对一个仅有数面之缘的、不太熟的同行打了个招呼。
孟?你还好吗?
同行的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下一场报告要开始了。
孟燕臣回过神来,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微微眯起:抱歉,昨晚时差没倒过来。
他整了整深灰色西装领口。然后,他移开了视线,仿佛刚才的对视从未生。
他转向刚才交谈的那位学者,继续用平稳的语调说着什么,侧影挺拔而孤寂。
王小河僵在原地,指尖冰凉。
那一个颔,像一道无形的鸿沟,瞬间将两人隔在了两个世界。
刚才心头涌起的所有冲动,都被这冰冷的生疏感冻结了。
会议开始了。
下面有请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duangxiaohe博士候选人分享她的研究。
主持人的声音打断了小河的思绪。
她强迫自己集中精神,走上台,完成了自己的报告。
她的声音有些紧,但逻辑清晰,数据扎实,还是赢得了不少关注和提问。
她能感觉到,台下某个角落,那道冰冷而专注的目光,一直落在她身上。不是欣赏学术,更像是一种审视。
审视她的状态,她的身体。
孟燕臣注意到小河走上讲台的脚步比记忆中沉重许多。
还是那个总是笔直的姿态,那头随意扎起的马尾。
但是当她转身面对观众时,她眼下有难以忽略的明显的青黑,和过于苍白的脸色。
她瘦了,那双曾经总是跳跃着狡黠光彩的杏眼中带着浓重的疲惫。
怀孕本应有的红润光泽在她脸上不见踪影。
我的研究聚焦于城市绿地空间对产后抑郁的缓解效应
她的声音依然清亮,如同天籁,抚慰他灼痛的思念之心。
但孟燕臣敏锐地捕捉到她换气时的细微颤抖。
作为曾经为她接生过两个孩子的妇产科医生,他太熟悉她身体的每一个信号。
她在忍受某种不适。
问答环节,一位教授提出质疑:你的样本量太小,而且没有控制产妇的社会经济地位变量
孟燕臣看到小河的手指悄悄抵住演讲台边缘支撑身体,指节因用力而白。
但她回答时的逻辑依然锋利如刀:感谢您的提问。这正是我下一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我已经与波士顿医学院达成合作意向
茶歇时间,人群涌向休息区。
王小河刻意避开了孟燕臣可能出现的区域,端着一杯水,独自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外面波士顿的车水马龙。
腹中的小家伙似乎也感受到了母亲情绪的波动,不安地动了一下。
孟燕臣犹豫片刻,还是朝着那个朝思暮想的人走去。
“王小河。”低沉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