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收敛了笑容,目光转向佳妮:
“佳妮,听小河说这个课题由你来主要负责,交叉方向的数据分析和论证是关键。我们先从你梳理的数据摘要开始吧?谈谈你的初步想法。”
他的语气变得专业而认真,将话题迅拉回工作。
佳妮有些紧张地开始汇报。
白杨听得很专注,不时提问,问题犀利但态度温和,引导着她深入思考。
他也会自然地穿插一些对小河研究方向的理解和补充,显然他们之间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学术默契。
每当佳妮遇到卡壳的地方,白杨总能精准地点拨,或者看向小河:
“小河,你觉得这里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你之前那篇关于社区医疗设施可达性的文章思路可以借鉴一下……”
孟燕臣没有离开,他倚在书房门口,抱着手臂,看似随意地听着会议内容,目光却锐利如鹰,紧紧锁在屏幕上白杨那张侃侃而谈的脸上。
白杨对小河工作的熟稔程度,那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以及话语间流露出的、对小河学术能力的欣赏和信任,都像细小的藤蔓缠绕着他的神经。
他当然知道小河和白杨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但这种战友情谊,在白杨未曾熄灭的情感底色衬托下,在孩子们毫不掩饰的亲近面前,变得格外刺眼。
会议进行到后半段,讨论一个关键模型的选择。
白杨提出了一个基于美国最新案例的优化方案,思路非常新颖。
佳妮听得眼睛亮,小河也频频点头,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按着后腰。
“这个思路确实更贴合实际应用场景,”小河沉吟着,“不过国内数据的颗粒度和获取方式可能有点差异……”
她微微蹙眉,调整了一下坐姿。
白杨立刻捕捉到了这个小动作,关切道:
“小河,你起来走动一下,或者找个靠垫垫一下。你那个‘神器’呢?以前不是每次都说靠它救命吗?带回国了没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句关切的话,信息量巨大,精准地戳中了孟燕臣最敏感的神经。
他握着门框的手指微微收紧,一股混合着醋意、自责和被冒犯的怒火在他胸腔里无声地燃烧。
小河倒是没想那么多,她一边扶着腰慢慢站起来活动,一边随口回答:
“哦,那个气动腰靠啊,后来坏了就没再买。现在这个也还行……”
完全没意识到白杨这句话在孟燕臣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
会议终于结束。佳妮收获满满,带着兴奋和新的任务离开了。
白杨在屏幕那头看着小河略显疲惫的脸,叮嘱了一句:“小河,课题的事别太拼,身体最重要。有任何需要随时找我。”
目光里的关切几乎要溢出屏幕。
“知道了。你也注意休息。”
小河摆摆手,笑着结束了通话。
书房里恢复了安静。
孩子们也已经被阿姨带走去洗漱睡觉。
王小河长长舒了口气,揉了揉酸胀的腰,向后靠在椅背上:
“总算搞定了。小白还是那么靠谱,思路清晰,有他在,佳妮这个项目我就放心多了。”
孟燕臣没说话,站起身,走到她身后,温热的大手力道适中地按上她的后腰,开始揉捏。
动作是温柔的,但脸色依旧绷着。
小河舒服地喟叹一声,闭上眼睛享受专业按摩服务,完全没注意到身后男人的低气压,还兀自沉浸在项目顺利启动的喜悦里:
“佳妮今天下午跟我汇报了初步想法,虽然稚嫩,但很有灵气,方向抓得挺准。这机会太难得了,她肯定能飞成长……”
“嗯。”
孟燕臣从鼻腔里哼出一个单音,手上的力道似乎重了一分。
小河终于察觉到他情绪不对,睁开眼,侧头看他:“怎么了?累了?”
她伸手去摸他的脸。
孟燕臣抓住她的手,按在自己胸口,垂眸看着她,眼神幽深,带着点委屈和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