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重回千禧当兵王 > 第101节(第1页)

第101节(第1页)

光靠这个卤味摊子,虽然饿不着,但也不了大财。

现在晓晓她们都能自己赚钱了,咱们这当父母的,也不能太落后不是?”

两人都不是安于现状的人。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市场,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兴趣点,寻找新的可能性。

李春兰心思细,她现小区附近虽然有不少小饭店,但专门做营养、干净、适合孩子和老人家庭餐的半成品菜店却几乎没有。

她想着,如果能利用自己做饭的手艺,开一些像糖醋排骨、狮子头、炸茄盒这样预处理好的半成品,

顾客买回家简单加热或者翻炒就能吃,应该会有市场,尤其是针对那些双职工、没时间做饭的年轻家庭。

苏建国则更有野心一些,他通过李虎认识了一些做餐饮配送和小商品批的朋友,

了解到现在很多小餐馆、便利店其实都需要稳定可靠的食材和货源。

他琢磨着,自家卤味味道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如果能小批量生产真空包装的卤味,

比如卤鸡爪、卤豆干、卤蛋,供给那些小餐馆做凉菜,或者便利店做零食,是不是一条路子?

这需要对生产和包装进行升级,但一旦打开销路,量就走起来了。

“咱们可以两条腿走路,”苏建国和李春兰商量,“你弄你的家庭半成品,针对周边小区,我试试看往外推销咱们的卤味,先用小成本试试水。”

说干就干,李春兰开始在家里的小厨房试验各种半成品菜的预处理和包装方式,计算成本和保质期。

苏建国则联系了之前认识的食品包装厂,打听真空包装机和材料的价格,并开始整理自己的卤味配方。

思考如何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带着样品,开着车去拜访一些相熟的小餐馆老板,探探口风。

也就是苏晓现在不在家,如果听到她爸妈的想法,估计要给她俩竖大拇指了,这不跟后世家庭作坊直播卖鸭脖卤味异曲同工,他妈妈这个算是预制菜的前身了。

第167章1更

丽江古城的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黛瓦白墙,青石板路被晨露濡湿,反射着熹微的天光。

四个女孩起得很早,避开如织的游人,漫步在静谧的深巷里。

在一家挂着“木氏传承”招牌、门面古朴的店铺前,她们停下了脚步。

店内陈列着各种以当地植物为原料的手工制品——散着清苦药香的皂荚洗饼、色泽温润的野生蜂蜜唇膏、用古法压制的带着松木清香的香膏。

店主是一位四十岁上下、气质沉静的纳西族大姐,名叫和玉。

她见四个女孩看得认真,便热情地招呼她们,并详细介绍起各种产品的原料和制作工艺。

“这个皂荚,是我们从山上捡来的,天然清洁,对头皮很温和。”

“这个唇膏里的蜂蜜,是家里老人去深山老林里找的岩蜂蜜,一年也产不了多少。”

“这个香膏,用的是老松树的油脂,加上些藏红花、麝香……是我们纳西老方子,安神助眠。”

赵琳听得尤其专注,她拿起那块皂荚饼仔细闻了闻,又询问了具体的制作流程和植物采摘时间。

陈欣则对产品的包装和故事更感兴趣,与和玉大姐聊起了纳西族的文化和这些手作产品的传承。

苏薇已经忍不住开始试用那款带着淡淡花香的面霜,苏晓则在思考这种“小而美”、“有故事有传承”的模式,对4o3实验室未来展的借鉴意义。

“和玉姐,你们坚持用这些本地天然的原料,太不容易了。”苏晓感慨道。

和玉大姐笑了笑,眼神里有种笃定:“是啊,费时费力,成本也高。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天然的东西,觉得放心。

我们纳西人相信,山里的东西,带着自然的灵气,是最好的。”

这次探访,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四个女孩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她们看到了不同于工业化生产的另一种可能——基于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和天然原料的深度开。

赵琳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好几种之前未曾深入了解的植物名目和民间用法。

孙薇则在思考,如何将这种“匠心”和“故事性”融入她们未来的品牌叙事中。

与此同时,京市的苏建国和李春兰也各自开始了他们的“小生意”试水。

李春兰的家庭半成品菜计划,起步还算顺利。

她精心挑选食材,严格控制调味,做出的糖醋小排、红烧狮子头、炸藕盒等几样拿手菜,先在相熟的几个老街坊中试推,反响不错。

大家觉得味道好,省事,价格也公道,她开始在小区范围内接受预定,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现阶段销售量不是很大,只是做街坊四邻的生意,倒也不用考虑保质期,配送等问题。

苏建国那边的卤味批之路,则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小的阻碍。

他信心满满地带着精心真空包装好的卤鸡爪、卤豆干样品,拜访了几家之前关系不错的小餐馆老板。然而,反馈却不如预期。

“苏哥,你这味道是没得说!”一家面馆老板尝过后,咂咂嘴,“但是……你这价格,比我们从批市场拿的贵不少啊。我们这小本生意,利润薄,用你这个,成本上吃不消。”

另一家便利店老板则对保质期表示担忧:“真空包装是好了,但你这个小作坊出来的,保质期敢标多久?我们进货也要考虑周转率的。”

接连碰了几个软钉子,苏建国有些受挫。他意识到,光有好味道还不够,要想打入市场,必须在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保质期和资质认证上下功夫,这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晚上,他和李春兰坐在家里,对着计算器和小本子,眉头紧锁。

“成本下不来,量起不去,这生意难做。”苏建国叹了口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