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司乐府 > 临阵易主(第1页)

临阵易主(第1页)

临阵易主

箫声止,鼓声起。

所有舞者肃然凝立,而後弯腰,放下原本所执的雀羽,拾起斧盾。

《韶》舞已毕,接下来展示的,是歌颂武功之威的《武》舞。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舞者队列倏然分开,成双成对而立,手持斧盾,专心听节律而进。

较之《破阵乐》的汹涌肆意,《武》之威肃,在于每一舞者均全神贯注,听鼓点踏节而进,极致的凝神专注,给场域造成的压力。

鼓声由缓至急,渐至密如繁雨。

咚然一声,是鼓点进行到高潮,铜钟发出的铿然长振。

与此同时,场中三十二对斧盾交击,轰然一声,金属撞击清越铿锵,铁骑突出,征伐之意尽显。

六十四人,并不能算得很多的人数,但在此刻,却吸引住了全场近万人的注意力与目光,无一人敢出大气。衆皆屏息以待。

成双成对的舞者,一击即分,毫不凝滞,继续踏步前行。

随着钟鼓声进退,每一次的击丶刺丶砍丶进,并不是暴戾的展示,而是将冷静丶克制丶专注,和瞬间的爆发,展示得淋漓尽致。

一击即分,一跃则退。

不冒进,无怯懦。每一动作,均听令而行。

《武》并不张扬,展示的却是极致的克制与整肃,军纪的严明。

如一柄利器,腾挪闪拿均在完美的控制下,若行杀戮,亦绝不会多流一分血,而只在扼住敌人的咽喉。

阿秋在进退执舞中,亦感到周遭北羌人先是震惊,而後渐渐浮上的疑问与困惑。

若能将武士之舞,训练得如此般节节应响,如臂使指,触变不惊,那麽南朝此番为何会在军事上,节节败退,一败涂地?

难道《武》所歌颂的《武》德,真的只是纸上谈兵,出现在祭天舞蹈之中,而非战阵之上?

击刺。错分。纵跃。吼。定。

随着钟鼓大乐渐缓渐息,阵中舞者齐凝住不动,斧盾拄地,偃息。

武为止戈。武为诛暴。最初《武》乐的创造,是歌颂武王伐纣的威德。

武之威,来于替天行道的节制与肃杀。

亦来自当行则行,当止即止的收放自如,指挥若定。

随着号角声起,所有舞者面转向祭坛方向,向天地三拜,长揖及地,而後徐徐而退。

代表天地的主祀官斛律金和紫罗夫人万岁,亦不得不向这支方阵还礼。

阿秋以眼角馀光瞥过场中,却仍不见万俟清身影。

下一仪式,须得入殿而行,那便是斛律金正式登基为新魏天子的登基大典。届时便不是所有人均可入殿观礼了。

衆人依次退出时,阿秋终于下定决心,加速脚步赶过几人。

此刻虽人人皆戴着面具,她却可辨认出队首两人,拿紫竹箫的是萧长安,另一执白玉笛的则必然是公仪休。

另有一人身形颀长,随于公仪休之後,有峭拔峻立之气,却无法辨出是男或女,更遑论认出此人是谁。

只不过一瞥之下,阿秋便觉得此人气质出衆,难以忽略。

但此刻她亦无暇他顾,只赶到公仪休和萧长安身後,轻声道:“是我!”

只见两人背影同时剧震,显然是已认出了她声音。

公仪休一滞之下,低声道:“跟在我身後,一会随我入殿观礼。”

阿秋如他所言,不动声色地插入他和身後那气质特殊之人中间。

那人却是立即切到萧长安身後。这样一来,队首四人便换成了公仪休丶萧长安丶阿秋和那人。

这大约也是一会代表南朝入殿观礼纳降的人选。

阿秋此刻既已紧随公仪休身後,不由得问道:“其他人去哪里?”

她心中惦记的,却是孙内人丶薛红碧丶张娥须丶崔绿珠四个不会武功之人。

一会他们若在殿上发难,首当其冲难以保全性命的便是这几个人。而阿秋最惦记挂念也是这几个人。

公仪休已明白她心中所想,轻声地道:“她们会在殿外等候。”

微微一顿,又道:“其他人都在。大家……一同进退。”

阿秋便明白了。

到得此处的人,在如今形势下,均无生还可能了,也不仅是孙内人她们四人。

但若能在新王登基大典上斩杀斛律金,北羌势必立刻四分五裂。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无暇南顾。

那便是替南朝争取了喘息的时间,也是替天下汉人留了一线希望。

钟鼓齐鸣三声,自远及近传来,却是天子登基大典即将开始的讯号。

其馀万人均仍集聚于德阳殿外,只有近千人随斛律金的仪仗入殿,等候见证天子升座登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