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慕佳人何临风短剧 > 功德(第2页)

功德(第2页)

卢昶虽身负皇命,可丹州官员显然不怕皇帝的怪罪,他们更怕皇帝身边的那位。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暮云与杨复瑾是死对头,而卢昶偏偏是李暮云带来的,若是支持卢昶在丹州赈灾,岂不是打杨常侍的脸?

元诚大概猜出卢昶亲历亲为的原因,一个邺城,恐也只有那个公孙嘉道是愿意做事的。

思其那日莽撞骂人,也是个真性情的豪爽人士。

此间无酒,元诚便为二人倒上一杯热茶,他以茶代酒,敬卢昶一杯,茶水饮尽,想起白日所见,他还是问道:“白日里我看无病的灾民都有活做,女子煮粥施粥,男子砍柴烧火,若粮食柴火都足够,灾民自己动手,倒也能勉强熬过冬天,可朝廷拨来的钱粮又能熬度几日?还有疫区,所用药材又能挨度几时?即便我带了医学生和助教过来,可大夫人数还是过少,若再拖下去,那些病人终归是死路一条。届时,大人所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

这个话题实在沉重,说到後,元诚也摇头叹息:“若要结束这场灾难,只凭官府的力量恐怕是不够的。”

卢昶摸着茶杯却没有喝,元诚刚才说的那些他也早想到了,如今邺城官家富户大门紧闭,倘若他们愿意出力,调动城中民间力量,那这场灾难到春时就可以结束了,可难就难在如何让这些人愿意出力。

有时卢昶也会想,要不要如那位长公主一样,敢有不服者,直接带刀砍去。可是以武力震慑人心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事情还未至绝境,尚不能走到这一步。

更何况,他不是李暮云,但若行了此举,受人弹劾,倒会把自己後路走绝。

二人沉默,各有思量。

卢昶问:“大人可知富户家中请的大夫都是些什麽人?”

元诚端坐看他:“愿闻其详。”

“是巫医,是僧人,还有道医。”都是民间大夫,在这关口,都成了邺城富户家中的座上宾。

有的为生存,有的为积累功业,总归,都是富户们信得过的人。

元诚略加思索便明白卢昶的意思了:“若都信鬼神之事,那倒是好办了。”

他笑道:“我可助大人一臂之力。”

第二日,竟有富户家中擡出病人来,竟是染上了瘟疫。大门紧闭,所有人不得外出,不得进来,怎麽还会染上瘟疫?

紧接着,便是第二家,第三家,明明人是好生生待在家中,突然染了病,只能被擡出家门,其中不乏家中主人,染上瘟疫的,男女老少,贫贱富贵皆有之。

染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都出于富贵人家,原本以为隔开衆人便能躲过这场瘟灾,却没想到还是逃脱不了。

衆人更想不明白的还是城中得病的人都被赶去了城西,他们也在家中平安度过一段时日了,那究竟是什麽原因让府中的人生病的?

大家惊慌不安,有巫医说,他们这样见死不救只求一家之安,已经触怒神明了,所以神明降下瘟疫惩罚他们。

过了几日後,竟有富户主动在家门口设了施粥的地方,每日两次施粥;有不愿意施粥的,便把家中粮食拿出些来交给官府,由官府分配;再不愿意出粮食的,便捐献财银。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家中的大夫劝诫主人公,那些染上瘟疫的人家都是因为缺少功德才有如此下场的,现如今不能再袖手旁观了,要施粥放粮,为家中积攒功德才好。

果然,但凡愿意为灾民出点力的人家都没有人再得疫病,即便得了疫病的,因大力救助灾民,积累了功德,病人也慢慢恢复健康,与品常人无异。

有钱人的动力越来越足了,大量民间力量投入到救灾中,邺城终于有好转了……

送出城外掩埋的病人越来越少,元诚看着这位初见时清俊的贵公子在连日忙碌下连形象也顾不得了,留着一脸胡茬听大夫说近日情况时,他默默退步,转身离去。

中午时,奴仆来报,说元大人已离开邺城了。

彼时卢昶正审核着要刊布的药方,听奴仆禀报,竟想起前些日子他让自己带来的医学生配置药方到富户人家投药的事。

那些有钱人并没有染上瘟疫,只是因“无意”中服了配置的药,而出现与疫病相似的症状而已。

没有送他离开,公孙嘉道比卢昶还要遗憾,只叹道:“竟是和别的阉人不同,如此胸襟,倒真是可惜了。”

可惜什麽?可惜是个阉人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