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慕佳人何临风短剧 > 北伐(第1页)

北伐(第1页)

北伐

卢昶领军北上,得知其离去,占领的其他州县又有动乱,崔东池只能让卢昶先去西北,由他戍守平原河以南广大辽阔的土地,平定中原动乱。

当西北的探子将宁州动静传至西北时,李陵赶忙在平原河三个渡口加增兵力,以免卢昶渡河而来。

若不经平原河北上,便要经并丶雁二州,此地乃李陵管辖,若在此耗费兵力粮草,不利于北伐,若要避开平原河,便要往西绕过巍峨的中亭山,再往东行,行军路线过长,亦不利于北伐,唯一之计,只有渡平原河。

平原河东西走向,长数百公里,左有中亭山,右有雁丶并二州,从北部通过中原的,要麽走过河,要麽过雁州。

如今过河的三个渡口都被李陵加诸兵力,有幕僚担心河水难渡,其中一位却道,这正是北上作战最好时机。

说话之人唤陈敏,本一落第书生,中原乱起时他投奔至一流民首领之下,等卢昶照公孙嘉道的提议收复几个流民首领後,卢昶才发现这颗明珠。

此人自小跟随父亲游历山水,见多识广,虽是书生,却善于以地形为战,当年他投奔的刘策能在中原形成一番势力,大半功劳归于陈敏。

当幕僚们再问起陈敏原因为何时,他却看了一眼卢昶,道:“西北乃将军故土,到底何时作战最宜,将军最为清楚。”

卢昶轻扫陈敏一眼,只道:“加速行军,不可耽搁。”

十万大军北上,一路浩浩荡荡,引得百姓围观。

骏马之上,卢昶忍不住摸了摸胸口。静婉那只小银镯一直戴在他身上,同从前一样,妥帖地放在心口处。

他一直以为自己把静婉藏得很好,却没想到还是让她陷入险境。

原本打算等她从公孙家中回来,便告诉她北伐一事,倒没想到李陵先动了手。

下属不知领帅心急,自她失踪,卢昶每日只能眠上两三个时辰,夜夜惊醒,梦中竟还能听到她的哭声。

他不敢让自己停歇一刻,但凡停下来,便要想到她。

她那样胆小,此刻不知害怕成什麽样了。

过平原河有三个渡口,石亭渡丶骑鲸渡丶海猪渡。

此刻平原河正值枯水期,正利于大军渡河,即便李陵再派兵士来守渡口,只要硬攻,也可攻破。

这便是陈敏口中最好时机之一。

夜色沉沉,南边军队就在对面,三个渡口的守军队不敢松懈。河对岸未曾亮起一盏灯火,静得让人心惊肉跳。

直到中间的骑鲸渡先响起动静後,锣鼓声震天,狼烟点起,南边的军队先攻击骑鲸渡。

先是驾马而来的骑兵,再是步兵,想起卢昶带来的是十万军队,战事才起,守渡口的将领便派人向东西两个渡口求助,以求增添兵马。

石亭渡和海猪渡两个渡口的军士往中部赶,兵力才分散,南军便趁势夺走了这两个渡口。

两渡口敢出兵,皆是因探子查明未有南兵于河上渡河,料想卢昶集中兵力攻打中部,到渡口被夺时,他们都不知南军是从哪里来的。

当左右两支军队赶往骑鲸渡时已是天明,北军才发现在此渡口的南军不过数千人。

衆人反应过来中了调虎离山计,可再返还已是来不及了,卢昶派去的军队从左右两边攻来,三个渡口均被占领。

十万大军分批而来,先行过了渡口跟着卢昶继续北上,离开骑鲸渡前,军帐之中,陈敏握着笔,笔已染墨,他却不敢在白纸上落下一笔。

“将军,属下认为公孙先生派兵驻扎三个渡口最为稳妥,若是让崔将军的兵士来,恐怕不妥。”

卢昶知道他担心什麽,他擦净脸,随意将帕子甩到木盆中,回道:“照我说的做。”

陈敏早已了解卢昶,话越少决心越大,只能听从他吩咐,写信告知崔东池,由他派兵来接手渡口。

三个渡口具失,通往西北的屏障被打出了一个大口子,军情传来时,李陵震惊,直觉失去西北是迟早的事。

可他还是不甘心。

他甚至不知道卢昶为何突然来袭,只能源源不断往南边发兵,力求挡住卢昶大军行进的速度。

南军已过平原河的消息很快传到西北各处,李长缨看着父亲日益焦灼的脸,深知如今处境艰难,可让她感到最害怕的却是西北的百姓。

李陵常待在军队,不观民风,唯独李长缨,闲来无事时常游走于西北各处。

百姓不知她郡主身份,对待这年轻的姑娘和善亲切,西北百姓性情中那分豪爽让李长缨最为喜爱。

卢昶大军就在门口,可和那些面临战事的百姓不同,李长缨没有看出他们的慌张恐惧,她甚至能从他们脸上看出隐隐的兴奋,甚至期待。

她恍然,卢值死去十多年了,可西北百姓还记得他啊!

如今他的儿子带兵来西北,比起恐惧,他们莫不如说欢迎,欢迎这位故人之子重返故乡。

先帝和杨复瑾,一个杀了卢值,一个拼命抹去卢值在大魏的痕迹,可如今看来却是全然无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