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狄仁杰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有一言,望陛下三思。”
武则天抬眼,语气带着怒意:“狄卿有话直说!难道史思明如此欺辱朝廷,朕还要忍吗?”
狄仁杰神色平静,声音却掷地有声:“陛下,臣不是让陛下忍,是让陛下审时度势。”
“如今安路山已在幽州增兵,若朝廷先出兵平卢,史思明必会向安路山求援,二人联手,战事便会扩大。”
“到时候,不仅平卢难平,幽州、魏博也会陷入战乱,百姓又要遭殃。”
“那你说,该怎么办?”武则天的语气缓和了些,显然也听进了狄仁杰的话。
狄仁杰走到案前,指着地图上的平卢:“陛下,平卢的粮草多靠幽州接济,又需从沧州运盐。”
“咱们可先断其外援,让田承嗣暗中截住幽州运往平卢的粮草,再命沧州守将封锁盐道,断了史思明的粮草和盐源。”
他顿了顿,继续道:“没有粮草,平卢军必生内乱。到时候,咱们再出兵,既能减少伤亡,又能一举平定平卢。”
“这叫‘先断其援,再耗其粮,待乱而击之’,比现在贸然出兵稳妥得多。”
我心里一亮,狄仁杰这策略,既避开了二人联手的风险,又能精准打击史思明,简直是釜底抽薪!
郭元振也上前附和:“陛下,狄大人所言极是!臣再补充一句,可增兵沧州。”
“一来能加强封锁盐道的力度,二来能牵制平卢的兵力,让史思明不敢轻易出兵袭扰其他州县。这样,朝廷既有威慑力,又掌握了主动权。”
武则天盯着地图,沉默了许久,烛火在她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我心里捏着一把汗,既盼着她能采纳稳妥之策,又理解她想惩治史思明的急切。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开口:“狄卿、郭卿说得对,朕是被怒火冲昏了头。若战事扩大,受苦的还是百姓。”
她抬手揉了揉眉心,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就按你们说的办。传朕旨意,命田承嗣暗中截击幽州往平卢的粮草,沧州守将封锁盐道;”
“郭元振,你负责调兵两万,增援沧州,务必牵制住平卢的兵力。”
“臣遵旨!”狄仁杰和郭元振齐声应下。
武则天又看向我:“李白,你负责与田承嗣联络,确保他能顺利截击粮草,同时密切关注安路山的动向,一旦他有异动,即刻禀报。”
“臣遵旨!”我躬身行礼,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虽然没能立刻出兵惩治史思明,可这“慎战”之策,却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战乱,保护百姓,这才是推恩令的初衷。
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天下安稳。
走出紫宸殿时,夜色更浓了,宫墙上的灯笼在风里轻轻晃动,光虽弱,却能照亮脚下的路。
我抬头望着夜空,心里却在想,史思明被断了粮草盐源,会不会狗急跳墙?
安路山见朝廷按兵不动,又会有什么新动作?
这场与藩镇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dududu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