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厉王成亲的事情,也的确点醒了很多有小心思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李平儿。
譬如幽州一战中略显老态的司徒青云,如今幽州之战後,厉王隐隐有将兵权交予冼舜臣的意思。
司徒青云虽然不痛快,但是自己的长子司徒可追也提拔做了冼舜臣的副手,因此倒也强压了不满下来。
他心想,冼舜臣是种家的家将出身,早早效忠了李平儿,才换来了幽州的大将之职。若是自己家娶了李平儿呢?
种述的未亡人,那还压冼舜臣一头呢。
他瞧着自己的长子司徒可追颇为遗憾,早早给长子娶妻生子,如今大好机会不中用。但是好在幼子还有机会!
司徒青云的幼子是老来得子,从小养的娇,也没带他上过战场,原本想着做一个富家翁。
只是小儿子眼光高,不肯娶他部下的女儿,闹着要娶生得好看,会些诗书的姑娘。
司徒青云也找过北地的世家,他们不肯把嫡女嫁来,嫌弃武将出生入死,也不贴心,说不得人死就破败了。只说若是庶女便无妨。
司徒青云听闻又有些不愿意,庶女没什麽嫁妆,虽然能吟诗作画,但在北地,还不如武将家的女儿来的实在呢。
因此一来二去便耽搁了。
想到李平儿,虽然不是世家,却也是新贵,还是厉王母家。
人生得漂亮就不说了,办事也十分利落,看书识字自然是没问题的,唯一就是嫁过人了。
可想到从前嫁的是种述,何等英武,自家小儿子这麽不成才,说不得还要仰仗亡夫哥的声望呢!
司徒青云越想越觉得合适,自己小儿子虽然不成才,可生得还不错,从前也不曾议亲,能写会画,还算讨姑娘喜欢。
他脑子一转,心知如果上门提亲,肯定要被人诟病的,况且厉王的婚宴上,李平儿才放话不改嫁。
别的不说,真上门提亲,种世衡来教训小儿子,那可是碾压式的。
可如果是金风玉露一相逢,李平儿自己喜欢呢?
司徒青云打定主意,便同家里人商定了此事,打包把小儿子送去盐州了。
名义上是求学,说跟着盐州的将领做一些文职的工作,实际上就是看有没有机会同李平儿巧遇一番。
说来也巧,司徒青云送来的这个小儿子名唤司徒可恩,打心里没有吃软饭的心思,只是听着能来整理书籍,便屁颠颠地上赶着来了。
他本身喜欢这些,兴趣来了反倒对做事十分感兴趣,埋头开始做起事情来,全然忘了父亲的淳淳叮嘱。
司徒可恩来的地方,正是李平儿和陈瑶光商量着办下的书阁。
陈瑶光的嫁妆里没有太多田契首饰,反而被被她置换成了真金白银和古书字画。袁春娘心疼陈杳的事情,故意拿了陈四郎许多古书字画,一并塞进了陈瑶光的嫁妆里面。
因此晒嫁妆的时候,满满好几车的古书,纵然厉王见过了大场面,也不由心神激荡。
难怪陈瑶光在规划厉王府的时候,特意留出了一栋书楼,且安排在外院,一来是书真的多,二来是不藏私,也盼着厉王能多看看。
厉王能看多少,李平儿不知道。
但是李平儿心想,若是能借出来抄上几本,也办一个简易版的书阁供应那些大老粗学一学,也许办事就没那麽难了。
她也不要这些人能诗擅画,但凡能自己看懂公文,多看些兵法都成。李平儿同厉王和陈瑶光说了这件事情,都瞧着不错。但是眼下办事的人手都不够,几人商议一番,寻了一些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来抄书。
这本来是好事,可问题也出来了。
读书人自恃身份,要净手焚香,供应饮食住宿,才能顺畅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