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走丢的小姐回侯府了百度 > 第 224 章(第1页)

第 224 章(第1页)

第224章

就在宛州歌舞升平的时候,赵金谷领着人悄无声息,试探着宛州的大门。

赵金谷的人就像是挠靴的蚂蚁,不痛不痒,但是烦人。一个不慎,就叫他钻进了皮肉。

洪涧行不是理事的人,他手下几位文书和主将劝了又劝,他多是不耐烦,“他又破不了城,怕他作甚。”

“宛州易守难攻,自是不怕他硬来,可这家夥三五劫掠商户,吓得百姓不敢打草,牛马不敢外放,如今往南的买卖尽数做不得了,且不提那些商户,便是您本家在宛州外头有佃田的,佃户也是不敢去耕种。他们也憋着气等着您做主。”

洪涧行眉头微皱,这下三滥的招数,颇有几分郑金谷的味道。这家夥打仗不行,在後头一直做补给的,如今第一个也是朝着粮草下手,“此事我自会同族中交代。”

洪涧行回了族中,谈起此事,不少族老都心有戚戚,“那赵金谷拿着鸡毛当令剑,借着剿匪的名头,竟敢敢管我宛州的外头?如今疲于应对,长此以往,商队不敢出行,这可如何是好。”

“叫我说,不如出城打一仗,也好叫他们知道厉害。”

洪涧行笑了笑,“不知叔父觉得谁人领兵合适?”

那叔父自然听出了不悦,蹑手高束,不再多谈。

也有族老小声劝道:“赵金谷最善经营,他前来驻守,想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若是为了谢氏,我们何必……到底谢氏相隔甚远,远水解不了近火。虽都是世家同气连枝,可到底……”

到底同从前不同了。如今大家各有各的主意,不再像从前那样,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了。

“且命商队从北借道,莫要叫贼子影响了生计,”洪涧行沉吟片刻,道,“南渚此人狼子野心,既得了势,绝不可能安居一隅,我宛州的危机不在今日,也在明日。今日谢氏牵头,叫他知道我洪家可跟江南世家那些软骨头不一样。”

江南太富庶了,他们的心思根本不在争夺地盘上头,不管谁做主,赚钱的始终都是世家。他们就像是墙头草一样,看似富贵堂皇不可侵犯,实则如同散沙一般,叫一个不入流的草寇占了先机。

但宛州不一样,宛州是洪家的天下。

管他皇帝是谁。

谢端自然也收到了风声,前来安洪涧行的心,两人推杯换盏,对此事的立场心知肚明。洪涧行不是草包,只要洪家在宛州一日,就永远不可能叫南渚出头。

相传此人拿了郑家的田地不留作己用,反而分给手下兵马的家眷。且男渚并不用江南常用的屯兵养田之法。手下水兵日夜操练,更有一队铁骑,用的还是北地那套的铁血手段……在江南之境,未逢敌手。

便是谢十二郎也要暂避锋芒,可谓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

越是如此,宛州的处境也越难。

非是洪涧行昏头要去舔谢家的臭脚,而是谢端给了他一个极好的理由,叫他抵抗南渚于城外。

只要他洪涧行还想在宛州坐大,就只能沿着谢端给的这条路,走到底。

谢端此举看似庇护儿子,毫无好处,其实也是为了连横世家,借此机会再次牵头,与皇权一搏。

幼帝和新帝还在苦争名头的时候,谢家却想要趁这个机会,再次崛起。

先帝打压世家太明显了,哪怕是谢家在朝中也不算十分得力。如今时局大乱,他谢端,就要做这个无冕之王。

他不喜欢谢十七郎,也是觉得他摇摆不定,又是扶持江南,又是去各地游走,如今甚至投于幼帝帐下,甘做先锋。

照谢端看来,应当等到胜利一方角逐出来,但是又无法掌控世家,那才是谢家出世的最好时间,也是世家和皇权博弈的最好时间。

这才是最正统的,从古到今的路数。什麽隐居,什麽养名,不都是为了这一刻。一但下场奔走,有了主君,那人便有了立场,不像白纸一张。

谢悛之,这个十七郎空有好本事,眼界却不行,子不肖父,不过如此。

好在,好在十二郎是个好孩子。

父子三代丞相,可保太平百年。这才是他谢端的志向。

两人心知肚明,又是一番奏乐歌舞後,洪涧行引自己的长子频频向谢端敬酒,又试探着问道:“我这长子生得愚钝,若是能受教于谢兄,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听闻谢兄的次女归家,正是花信年华,何不随风而起。”

谢端看向洪涧行的长子洪崇郁,虽算不上芝兰玉树,却也是一副风流做派,十分有名士的风范。

“也不怕谢兄嫌弃,这小子曾有过一段姻缘,只是那女子虽好,身体却羸弱,已去了半年有馀,唯留一女在身侧。”

才半年,谢端眉头一皱。可又思及此事没那麽急切,说不得要准备个两年,便是三年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